楊秀和,《筆名:曉陽》號暢春齋主,當代著名書法家、畫家、書畫教育家、社會活動家、文化學者、攝影師、國家一級美術師,國家一級書法家,北京大學特聘教授。
楊秀和老師1955年出生於中國北京。
暢春齋主楊秀和教授現擔任中國文藝家協會總會副主席兼書法家分會主席,中國炎黃書畫藝術研究會會長。
暢春齋主楊秀和教授同時擔任中國書畫名家雜志社榮譽總編,中國文藝報編委會主編,中國炎黃書畫報主編。
暢春齋主楊秀和教授兼任中國書畫研究會理事長,中國畫家協會常務理事,中國文化城高級書畫師、藝委會主任,中國軟硬筆書法競賽評審主席。
暢春齋主楊秀和教授是中國國際書畫研究院研究員,北京墨緣閣書畫院院長,國賓禮特聘書畫家,東方書畫藝術學院終身教授,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暢春齋主楊秀和教授是中國國藝人民書畫院院士、中國書畫院院士、北京市楹聯學會書畫院理事、中國民俗攝影家協會會員。
暢春齋主楊秀和教授還是瑞典國立藝術家協會外籍會員、英國皇家藝術研究院名譽院士,荷蘭皇家藝術學院高級學術顧問。
暢春齋主楊秀和書畫作品入編《百年經典——中國美術全集》、《大畫家》、《中國書畫藝術圈十大人物》、《中國文藝圈領軍人物名錄》、《世界書畫巨匠》、《中華志願者》、《采風中國》、《河北當代書畫》、《中國周刊》、《聚焦當代藝術》等眾多期刊雜志,並多次參加《中國珍藏郵冊》發表幾十幅作品。
暢春齋主楊秀和書畫作品曾獲國際英倫獎;亞洲藝術櫻花獎;法國盧浮宮中國書畫名家精品展特別成就獎;2015年中華傳統文化當代藝術名家作品邀請展美術類金獎等諸多獎項。
暢春齋主楊秀和書畫作品多次刊載於中國文聯《神州》雜志,出版《中國藝魂專訪特刊》《中國當代藝術家》《北京畫館》。
所寫論文《隸書的歷史》刊載於《世界大百科全書》。
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書美協、中國文學、中國藝術研究院等授予『中國百傑書畫家』、『世界文化名人』、『中英文化交流形象大使』、『中華文化傳播大使』『世界文化遺產AAAA級金獎藝術家』等榮譽。
暢春齋主楊秀和教授還被中國文聯、中國書協授予『2020年全國德藝雙馨藝術家』『中國實力派書畫家』,『中國最具投資收藏價值書畫名家』『中國百強書畫家』『2022年當代藝術領軍人物』等榮譽稱號。
暢春齋主楊秀和教授曾榮獲當代中國藝術作品成就展特別金獎等各類獎項百餘次。
並被全國各省級書畫院等國內外知名藝術機構和人士收藏。
暢春齋主楊秀和書畫作品榮獲英國皇家藝術學院及法國盧浮宮頒發之獎杯、獎盤、勛章20餘件枚。
2021年楊秀和教授被錄入《中國名人辭典》。
《易經》又名周易,是中國最古老而深邃的經典,是中華五千年智慧的結晶。
它的神奇在於以一陰一陽的排列組合包羅時空萬象,闡發宇宙真理。
作為群經之首,《易經》在政治、軍事、科技、建築規則等眾多領域都對中國人有著深遠影響。
《易經》的預知力是否有科學依據?
一些科學家給出了回答,隻是不太好懂。
比如心理學家榮格認為,心理和物理事件的發生在時間上存在平行的關系。
這是一種共時性現象,《易經》的『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反映的就是這種規律。
宇宙形成時,萬物都遵循共同的規則生成,因此多種獨立系統在功能結構和信息傳遞上有『同步共振』的關系。
在這些系統中,可歸為同類的事物在平行地運行,所以我們可以舉一反三、聞一知十。
把他的話翻譯一下,可以這樣解釋:比如古人夜觀天象,發現天上的某顆星星變暗或熄滅,那麼人類的某個帝王就要辭世。
這兩個看似不相幹的事情之間可能沒有因果關系,但會在同一時間發生。
這就是『同聲相應』。
如果某個人進入潛意識狀態,就可以預知這種『相應』。
這是《易經》占筮的理論依據。
有人認為,潛意識與人體經絡有很深的關系。
進入潛意識狀態,體內經絡系統便可以和《易經》世界接通,這可能就是『醫易同源』的原因。
潛意識又稱『右腦意識』『宇宙意識』『祖先腦』,是大腦中的一股神秘力量,是人類原本具備卻隱藏起來的能力。
要開發潛意識,學《易經》是捷徑。
潛意識最易受圖像刺激,卦象就是包藏萬物的圖像;起卦時隻有進入潛意識狀態,才能得到符合實際的卦象;斷卦時也隻有進入潛意識狀態才能發現『天機』,得出令人震驚的結論。
很多人覺得《易經》好像隻有占筮一種用途。
其實非也。
馬克思曾說:『人類把握世界的方式有四種:哲學、科學、勞動實踐、宗教信仰』而用孔子的話說,《易經》有四種運用之道:學習哲理、指導行動、運用器物、卜筮預測。
《易經》的偉大就在於它在這四大領域都登峰造極。
一、學習哲理:《易經》64卦、384爻中蘊藏著極其豐富的人生哲理,它就像一本字典,只要對號入座,所有人生課題都能從中找到答案。
二、指導行動:《易經》的卦辭爻辭不僅對人生事象做出了描述,而且還有針對性地給出了處事之法、應變之策、化解之道,學完《易經》的人絕不會成為書呆子。
三、運用器物:《易經》中不僅蘊藏著抽象的精神性的東西,還有很多具體形象的規律,它可以激發我們藝術創作、工具發明、科技探索的靈感。
四、卜筮預測:追根溯源,《易經》是本卜筮之書。
卜筮就是向《易經》這位無所不知的萬能老師求教。
卜筮在『二諸葛、趙半仙』的手中是騙人的把戲,但在智者手中則是幫助我們透視人生、優化行為的良師益友。
學《易經》的五類人
讀《易經》的好處太多了,三百六十行,或三千六百行的人都可以從中汲取精髓。
不過,學完之後的人可以分為五類:
一、淺嘗輒止者:大多數人學《易經》是淺嘗輒止。
他們並不想皓首窮經,只要了解其基本原理,可以時不時用其占筮,就達到目的了。
二、半懂不懂者:耐心不夠,看了一些書就用小半桶水逛蕩,給人算卦、看八字、測風水、起名字……以此為業,或持一家之說而坐井觀天。
三、深入泥潭者:讀書認真,好追根溯源,但學得越深入越感到糊塗。
矛盾很多,解又解不開,放又放不下,騎虎難下,抓狂又擰巴。
四、易界老好人:博覽群書,記憶超群,且大肚能容,最後得出一個『易道廣大,無所不包』的結論。
他們類似於學術界的老好人,知道很多,但創見少。
五、精通易理者:有師從,得其真傳,或悟性高,自學成才。
這樣的人品德高尚、處事周全、言談有理、行為有節、制物精密,遇事時不需靠卜筮幫忙拿主意,這就是所謂的『善易者不卜』。
使用《易經》的三個步驟
大多數人都屬於上面的第一類,隻想獲得一個認識事物的獨特視角——卜筮。
此時,學習的『性價比』最重要。
如何用最少的時間掌握《易經》中最重要、最根本的知識?
這些知識又是什麼呢?
簡單地說,《易經》的核心知識有三類:64卦、384爻、4096種卦變,其用途如下:
第一步,了解當下:64卦是有關人生的64個專題,只要搖得一卦,就可以從《易經》中找到你所需的專題,獲知自己當前處於什麼境況中。
第二步,指導行為:知道了現況,該怎麼做呢?
64卦中的384爻描述了384種處境,《易經》分別提供了最佳對策,由此你知道了應該怎麼做。
第三步,預測未來:64卦中的每一卦都可以變出64卦,結果共有4096種卦象轉變,代表事情在未來的4096種變化。
你得到的卦一定是其中的一種,因此你知道了未來是什麼樣。
《易經》很難學,但不難用
提起《易經》,你可能會馬上想到如下內容:
一、它是中國上古時期的一本奇書,神秘得『玄玄乎乎』,好像沒幾個人知道它到底想說啥;二、它神通廣大,上可達天堂、下可入地獄,學會它就可以在陰陽兩界、黑白兩道任意馳騁,並全身而退;三、它極其難學,要是沒有愛因斯坦的高智商,或沒有深山裡的道士指點,最好別試,否則死得很慘。
真的如此嗎?
其實,幾千年來,很多人都在制造『易經沒法學』的假象。
原因可能有兩種:一、自己未悟透,任督二脈沒通,自己寫的書首先會讓自己『朦朧』;二、自己明白了,但不想告訴你,所謂『江湖千金訣,點破不值錢』。
人家費了半天勁終於弄懂的東西,幾句話就讓你明白了,憑什麼呀?
讀《易經》之前,我們要知道兩個問題:一、《易經》思想是『百姓日用而不知』的,就如同《亮劍》中李雲龍所說:『其實兵書中的那些東西我們一直在用,隻是不知道有這麼個名詞』二、高深的道理都在生活中的小事小物上有『映像』,所以,沒有講不通的理,隻有不知道如何講通理的人。
不過,《易經》中確實有一些讀了哲學博士後可能還不明白的東西,但更多的是中學畢業就可以輕松掌握的內容。
問題的關鍵在於你要獲取它的哪個側面。
如果你的理想是在易學領域殺出一條血路,達到多數人無法企及的巔峰,那麼本站可能對你沒用;如果你隻是想用《易經》了解世界,將占筮法用到生活中,為日常決策增加一個『參謀』,本網站則是您高效的使用手冊。
《易經》沒有『神通力』,但有『預知力』
提到占筮,不信的人對之不屑一顧,而迷信的人覺得有種『超自然』的力量在主宰世界。
既然『超自然』,就應該是『萬金油』,上至外星生物,下至人類前途,遠至牛郎織女,近至門前小樹,都可以『算』出來。
所以很多人學《易經》前抱著『學功夫』的目的,希望得到某種神秘力量,能像諸葛亮借東風火燒曹船、佈八卦陣抵擋十萬雄兵;或者看山姆大叔不順眼,念力一動,把洲際導彈引爆在他們的老窩;要是學會飛簷走壁、穿墻而過、隱蔽身形的功夫也行;最差也應該能知道怎麼弄可以中彩票……
《易經》雖然神奇,但它並沒有人們想象的那些『神通力』。
不過,有些人寧願相信它的神通,而不願相信它的平凡。
《易經》的作者是有極高智慧的人,但他們一定是人而不是神,也要吃飯、生病、如廁。
他們不能擺脫地球引力,不會七十二變,不能長生不死。
《易經》有的是『預知力』,且范圍很廣:測知過去、了解當下、預知未來;測事業、財運、婚姻……不過,這些是懂得《易經》原理後才能做到的。
對於初學者,先要驅除上面那些妄念,將它的作者看成是平常人,將《易經》看成是平常的書。
《易經》是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它的思想貫穿於中國古代所有文化中,是中國文化的總樞紐。
唐朝宰相虞世南說:『不讀易,不可為將相』大醫學家孫思邈說:『不知易,不足以言太醫』。
近年來,《易經》走向世界,被國外譽為『萬有概念寶庫』。
在中國歷史中,研究《易經》而卓有成就的人都是經邦濟世的大人物。
他們或為聖賢、帝王,或為名相、名將,或為名醫、高僧,或為詩人、思想家……他們推動著中國乃至世界文明的發展。
簡單來說,《易經》思想起源於伏羲、神農和黃帝,成熟於周文王、周公、孔子,發揚於董仲舒、京房、邵雍等人。
本文以時間為線索將《易經》在後世的發展裡程一線貫穿。
其中,圖片較大的人物的貢獻較大。
遠古、周
伏羲:伏羲首次發明了八卦,八卦衍生《易經》。
伏羲是華夏太古三皇之一,生活於新石器時代中晚期。
神農:《周易》之前有兩個版本的易經:《連山易》《歸藏易》,前者為神農所創。
神農即炎帝,三皇五帝之一。
黃帝:《歸藏易》為黃帝所創。
黃帝為中華民族始祖,遠古時期部落聯盟首領,生活在距今約五千年前。
周文王:《周易》為周文王所創。
他在被囚禁時根據伏羲的研究繼續演繹,發明了文王八卦和文王六十四卦。
周公:周文王之子,西周傑出的政治家。
一般認為,周公為《易經》六十四卦的三百八十四爻添加了爻辭。
孔子:在《周易》後加註易傳,後來易傳被稱為『十翼』。
『十翼』被後人視為《易經》的導讀資料。
張良:秦末漢初的軍事家,精通易理,把周朝薑子牙所傳的『奇門遁甲』精簡為現在我們常用的用法。
董仲舒:西漢思想家,發展了《易經》思想,提出『天人合一』『天人感應』等理論,促進的了易學的發展。
京房:師從焦延壽學易,發明了『六十四卦納甲法』,被後世稱為『京氏學』,對易學發展有極大影響。
孟喜:他以六十四卦分配氣候,以『卦氣』學說解讀《易經》。
他的易學與京房合稱為『孟京易學』。
鄭玄:註《易經》,把象、彖與經文合在一起,提出『五行生成說』與『爻辰說』,對後世影響較大。
魏伯陽:著《周易參同契》,借《易經》爻象論述道家的丹道修煉之理,是世界上最早的丹道理論著作。
三國、兩晉、南北朝
虞翻:發明『月體納甲說』『卦氣說』『卦變說』等,與京房所創的『納甲法』並稱。
諸葛亮:精通易學眾多分支,創作『八陣圖』,用於排兵佈陣,相傳此陣法有周天365種變化。
郭璞:除家傳易學外,還承襲了道教的術數理論,是兩晉時代最著名的方術士,擅長多種奇異的術法。
陸績:通曉天文歷法,對易學有精深的研究。
曾作《渾天圖》,註《易經》,撰寫《太玄經註》。
王弼:少年天才,一改漢人煩瑣的方法,不用象數,而用老子思想解易。
其易學體系龐大,內容深奧。
蕭衍:將易學與佛理結合在一起,以佛理解易經,以易經解佛理,著有《周易大義》等書。
隋、唐、五代
孔穎達:繼承而突破了王弼易學。
依據《易傳》對《易經》進行解釋,重新肯定了象數易學的價值。
憎一行:唐代最著名的天文學家,對歷法有極大貢獻,創造大衍歷,被稱為『歷千古而無誤差』。
袁天罡:天文學家、星象學家,著有《六壬課》《五行相書》《推背圖》《袁天罡稱骨歌》等。
李淳風:天文學家、數學家,他和袁天罡合著的《推背圖》以其預言的準確而著稱於世。
李虛中:所著的《李虛中命書》是四柱命理的裡程碑,首次讓命理學登上學術寶殿。
孫思邈:大醫學家,提出『不知易不足以言太醫』,以及『易具醫理,醫為易用』等觀點。
陳摶:公佈多張易經圖示,把老莊思想、道家方術、儒家思想、佛家觀念融歸一爐,史稱『陳摶老祖』。
周敦頤:宋明理學的開山鼻祖,作《太極圖說》等,把世界本源當做哲學問題進行系統討論。
邵雍:繼承陳摶的思想,創立的『先天象數理論』,以數建立起龐大的易學思想體系,貢獻卓著。
張載:程顥、程頤的表叔,與周敦頤、邵雍、二程合稱北宋五子。
建立了『氣』為核心的易學思想。
程頤:與其兄弟程顥創立了『天理學說』,將易學發展到新高度,集義理派之大成,使義理派向儒家轉變。
朱熹:集北宋以來易學之大成,其哲學體系的核心是『理』,認為理重於氣、先於氣。
元、明、清
劉伯溫: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
他以易學術數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馳名天下,與諸葛亮並稱。
來知德:繼孔子後用象數結合義理註釋《易經》取得巨大成就的第一人,其成果有『來氏易』之稱。
王夫之:批判了從周敦頤到朱熹所堅持的唯心主義理學,他的唯物主義是中國古代唯物主義的頂峰。
黃宗羲:在象數易學上有獨到造詣,一生著述多至50餘種,多有創見,影響了整個清代。
沈孝瞻對命理學的貢獻較大,屬於命理學書房派,重於命理學的理論研究。
著有《子平真詮》。
尚秉和:提出解易新思路:『未學易、先學筮』,對象數易學貢獻非常大,著有《周易尚氏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