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說一說陰宅中關於墓碑的常識。
首先說說墓碑的大小尺寸,一般是高度和寬度都要『過尺』的。
也就是說,要符合規定的吉利尺寸。
魯班尺
有些地區是過『魯班尺』的,中國有些地區是過『楊公尺』,楊公尺也叫紫白尺,有些地區是兩種尺都能通過才叫吉利。
但是大部分人比較認同的是定墓碑尺寸用楊公尺,定大門尺寸用魯班尺。
應是因為楊公是風水祖師,而魯班是木匠祖師。
現在卷尺和魯班尺
魯班尺由:財、病、離、義、官、劫、害、本,這八個字組成的。
每個字都有相應的尺寸。
財、義、官、本為吉,其餘為不吉。
比如30CM寬、50CM高的墓碑就是可以符合魯班尺的吉利尺寸的。
現在很多的卷尺上都有辨識『魯班尺』。
但也有很多尺寸是錯誤的。
楊公著作《平尺經》
楊公尺方面,比如3.6尺、4.5尺則為吉。
一般情況下是,1、6、8、9為吉,或者它們的復數為吉。
這兩個尺法也不僅僅用在墓碑上,有很多地區的人也同樣用在墓面的內空《兩個擺手中間的距離》上,最長的橫梁上等地方。
講了尺寸,然後是墓碑的內容方面。
先講兩個『道』,一個叫黃道,一個叫黑道。
黃道模板
所謂黃道口訣是:道遠幾時通達,路遙何日還鄉。
黃道在一般情況下是過在墓碑中間這一列字的。
就是說你按行數來數,按口訣順序去讀,最後一個字必須是口訣中的有走之地的字。
也就是說如果最後一個字是排到『道、遠、通、達、遙、還』這些字則是吉利的。
其他的就不吉,為『過不了黃道』。
比如:顯考X(姓)公XX《名字》老大人之墓。
當然這個排列應該是縱向而非現在這樣橫向。
這樣就是十一行字,按口訣,第十一個字為『還』字。
那麼就吉利。
黑道則是:生老病死苦,神靈鬼哭哀。
一般情況下,黑道是用來過兒孫名字這邊的,最後一個字相應排到『生、老、神、靈』四字則為吉,其餘字為不吉。
也有一些地區是中間一列的行數是要黃道、黑道都能符合的。
那麼就變成了中間必須為11行字、17行字、26行字等才能符合。
也有一些地區是整塊墓碑的字數要能符合黑道的。
總而言之,中間這列文字能符合『黃道』,兒孫名字的文字能符合『黑道』,這樣的做法比較普遍。
下面講講墓碑的內容講究。
顯考、顯妣。
顯字是一種敬詞。
古人罵人就說別人『喪考妣』。
新華字典有翻譯:『考』為已經故去的父親,『妣』為已經故去的母親。
所以,祖考、祖妣,也就是說已經故去的祖父、祖母之意。
男性的名字前面加『諱』字,新華字典有此字的詳細來歷,大體以前是皇帝的專用詞,後來貴族、當權者也可以用,後來是德高望重者能用。
現在是普遍老百姓也可以用。
現在轉變為對已經故去的尊長的一種尊稱。
男性稱『老大人』,女性稱『老孺人』、『老安人』。
關於久故、民故、明故、清故、新故等詞的意思:
顧名思義,『久故』則是去世很久的先人。
『民故』一般是指民國時期故去的先人。
『明故』則是明朝故去的先人。
『清故』則是清朝故去的先人。
『新故』則有兩種解釋,一為去世不久的先人,一為新中國時期故去的先人。
清故模板
一般化的墓碑雕刻是:『久故顯考X公諱XX老大人之墓』
如果是這樣的排列則是符合黃道中的『遠』字。
是吉利的。
然後是輩分的問題。
一般一個姓氏的開創者,或者最先搬遷到某地定居並繁衍了比較多人丁的先人,我們可以稱其為『始祖』。
也可以稱其為『一世祖』。
一般再下面的子孫我們可以稱之為『第二世祖』『第三世祖』等,以此類推。
到了比較近的先人,我們依次稱之為高曾祖父、曾祖父、祖父、父。
孝子一般上墓碑也寫孝男,往下排列依次是:孫、曾孫、玄孫、來孫、弟《這個『弟』字上面還要加一個『日』字,讀ti,我記得康熙字典中是有這個字的,現代的字典沒有了這個字》孫、仍孫、雲孫、耳孫。
遷葬和世祖模板
一般墓碑上也會雕刻上安葬或者遷葬、重修的時間。
然後是理氣方面的座山朝向,比如辛山乙《座西望東》,有些還會寫上詳細的分金度數、爻數等,以便後人考證。
比如毛主席祖墳,便有刻內辛山外戌山。
這種叫做一山兩向,是說裡面的屍棺和墓碑的方向是不一致的,『內向’為屍棺的方位,『外向』為墓碑的方位。
另外,有些在墓碑或者墳墓的上面雕刻上一些大字或者對聯等裝飾。
一般上面大字有三種:
一為本姓氏的堂名,比如張姓則雕刻『清河堂』。
二為吉利用語、緬懷用語,比如雕刻『世代榮昌』『祖德流芳』等。
三為用直接用姓氏標識,比如『X氏佳城』『X氏祖墳』。
這裡介紹的是外碑,中國自古以來還有雕刻內碑的習俗。
所謂『內碑』,就是和屍棺一並埋入土內的石碑。
主要是為了防止那些放置在外的外碑被風吹雨淋破損或者被人為破壞,會導致後人無法查證。
幾年前湖南省某地,兩姓人都說某個墳地為自家祖墳,雙方爭執不下,竟然兩村幾十人持械鬥毆,最終是打官司由法院判定。
經過驗證內碑得出了最終結論。
《待續》
作者:益福堂
非著名風水學者、實踐者。
喜閱古往之佳作,好悟山水之情懷;有閑雲野鶴之志趣,無放眼天下之大才;裹足於華夏,踏步覓蓬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