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落納福風水中的祥和美
中天易張永紅整理
院落納福迎祥的風水是院門通常不開在南北中軸線上,而是設於東南。
這稱為賣門源於風水門相的講究,大門不取正中而開在左側,叫做橫財到手』。
所謂橫者,大約是指大門的位置做了垂直於中軸線的橫向移動。
常見相宅法多用的『大流年法』,將院落按九宮格劃分,除中間一格以外,周圍八格用八卦按方位標定,再以開門的方位為坐宮卦位,從而得出宅院中不同方位的大吉、次吉、小吉、小門、大兇的區別。
以此方法推算,院門處於位占了小吉,而院中正北處在坎位上的主房,則恰占了大六。
從風水意義上講,是上好的選擇。
四合院,型制規整,十分具有典型性,其中心庭院從平面上看基本為一個正方形,東、西、南。
北四個方向的房屋各自獨立,東西廂房與正房、倒座的建築本身並不連接,而且正房廂房倒座等所有房屋都為一層,沒有樓房,連接這些房屋的隻是轉角處的遊廊。
這樣,四合院從空中鳥瞰,院落就像是由四座小盒子圍合而成。
正規四合院一般依東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基本形制是分居四面的北房《正房》南房倒座房》和東、西廂房,四周再圍以高墻形成四合,開一個門。
大門辟於宅院東南角『巽』位。
房間總數一般是北房3正2耳5間,東、西房各3間;南屋不算大門4間,連大門洞、垂花門共17間。
如以每間11-12平方米計算全部面積約200平方米。
四合院中間是庭院,院落寬敞,庭院中植樹栽花,魚缸飼養金魚,是四合院佈局的中心,也是人們穿行、采光通風、納涼、休息、家務勞動的場所。
四合院雖有一定的規制,但規模大小卻有不等,大致可分為大四合、中四合小四合三種。
小四合院一般是北房三間,一明兩暗或者兩明一暗,東西廂房各兩間,南房三間。
臥磚到頂,起脊瓦房。
可居一家三輩,祖輩居正房,晚輩居廂房,南房用作書房或客廳。
現在在北京的前門大柵欄附近能看到不少這樣的四合院。
中四合院一般都有三進院落,正房多是5間或7間,並配有耳房。
正房建築高大,都有廊子。
東、西廂房各3間或5間,廂房往南有山墻把庭院分開,自成一個院落,山墻中央開有垂花月亮門。
垂花門是內外的分界線。
民間常說的『大門不出,二們不邁』的『二門』指的就是這道垂花門。
前院又叫外院,外院東西各有一兩間廂房,要比裡院的相房小一些,它多用作廚房或仆人的居室。
鄰街是5至7間倒座南房,最東面一間開作大門,接著是門房,再是客廳或書房,最西面的一間是車房。
大四合院習慣上稱作『大宅門』,一般規模都比較大。
大四合院房屋設置可為5南5北、7南7北,甚至還有9間或者11間大正房,一般是復式四合院即由多個四合院向縱深相連而成。
院落極多,有前院、後院、東院、西院、正院、偏院、跨院、書房院、圍房院、馬號、一進、二進、三進等等。
院內均有抄手遊廊連接各處,占地面積極大。
北京什剎海附近的恭王府、宋慶齡故居,都是大四合院的結構。
如果可供建築的地面狹小,或者經濟能力無法承受的話,四合院又可改蓋為三合院,不建南房。
四合院屬磚木結構建築,房架子檁、柱、梁《柁》、檻、椽以及門窗、隔扇等等均為木制,木制房架子周圍則以磚砌墻。
梁柱門窗及簷口椽頭都要油漆彩畫,雖然沒有宮廷苑囿那樣金碧輝煌,但也是色彩繽紛。
墻習慣用磨磚碎磚壘墻,所謂『北京城有三寶…爛磚頭壘墻墻不倒。
屋瓦大多用青板瓦,正反互扣,簷前裝滴水,過去一些窮苦人家,由於購置不起大量的磚瓦,墻用碎磚壘砌,而房頂也不鋪瓦,全用青灰抹頂,稱『灰棚』。
四合院的室內裝修做工都非常精細,用料也格外考究。
好一些的內裝修,多是用揪木來做,再講究一些的則用楠木、樟木,最講究的要用紫檀、紅木、花梨等貴重木材。
還有些人家,用優質紅松做心,花梨或紅木做皮,貼在表層,表面看來是紅木、花梨,但內裡是不易走形的松木。
雖非真材實料,但其工藝之細,要求之高是絕非多見的。
四合院的大門一般占一間房的面積,其零配件相當復雜,大門一般是油黑大門,可加紅油黑字的對聯。
進了大門還有垂花門月亮門等等。
垂花門是四合院內最華麗的裝飾門,稱『垂花是因此門外簷用牌樓做法,作用是分隔裡外院門外是客廳、門房、車房馬號等外宅』,門內主要是起居的臥室『內宅』。
沒有垂花門則可用月亮門分隔內外宅。
垂花門油漆得十分漂亮簷口、橡頭、橡子油成藍綠色,望木油成紅色,圓橡頭油成藍白黑相套如暈圈之寶珠圖案,方椽頭則是藍底子金萬字絞或菱花圖案。
前簷正面中心錦紋、花卉、博古等等,兩邊倒垂的垂蓮柱頭根據所雕花紋更是油漆得五彩繽紛。
四合院的雕飾圖案以各種吉祥圖案為主,如以蝙蝠、壽字組成的『福壽雙全』,以插月季的花瓶寓意『四季平安』,還有『子孫萬代』、『福祿壽喜』等等,展示了吉祥宅院招樣納福的風水生活。
北京的四合院,四四方方,鄰裡相居,和諧美滿,比起現在的高樓大廈鄰裡關系要敞開熱情得多,在四合院裡人與人之間的那份寬容與和諧,讓我們許多人都念念不忘。
老北京人在挑選四合院的時候,有著很多講究和避諱。
所以,舊時的府邸和大四合院、大會館的門前都在左右有上下馬石。
石多為漢白玉或大青石,分為兩級。
住宅門前有沒有上下馬石也是宅第等級的一個劃分標準。
與上下馬石相應的還有拴馬樁。
有人誤以為拴馬樁隻是在門前立一石樁或木樁,用以拴馬,其實不然。
清末民初的大四合院、有名的官吏之家的倒座房後,常常見半尺見方的小門洞,裡面有鐵環用以拴馬。
拴馬樁多設在四合院臨街的倒座房的外墻上,距地面約四尺,樁子即為兩房屋之間的柱子,砌墻時,先留出空柱,再砌上用石雕做成的石圈,石圈門內即為房柱,柱上有鐵環鐵環直徑為兩寸,由小拇指粗的盤條做成。
而石圈高約6寸,洞寬4.5寸,進深約3寸。
拴馬樁的數目要取決於倒座房的間數,有、2、3、4、6不等,西城區護國寺太平胡同路北有一院,為6個拴馬樁,原因是府邸較大,由多座四合院組成。
四合院門樓下的左右門枕石叫『門墩兒』,與『門墩兒』相連的有『門坎兒』,人們從這裡出出進進。
四合院建築常把門墩兒視為守護大門和納福相結合的藝術化,實物門墩兒的品種和文化內容是極為復雜的,門墩上的雕刻花紋中,植物類型常見的有梅、竹、菊、荷花等;動物則有龍、麒麟、蝙蝠,還有人物和文字,通過這些諧音或吉祥的內容,表達戶主的祈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