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命理發展簡史。

‍‍

天幹地支是我們祖先在語言文字產生和演化中逐步確定的。

幹支文字的起源可追溯到7000—7500年前。

夏朝後期和商朝的王,命名用天幹。

甲骨文卜辭大量出現幹支記日,而且有六十甲子表。

這說明夏朝後期六十甲子已經形成了。

周朝把十天幹稱十日,把十二地支稱十二歲、十二月、十二辰。

幹支就這樣逐步形成了。

公元前2697年,黃帝命大撓氏探察天地之氣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幹,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

用為紀年紀月之符號。

天幹地支的存在,就像阿拉伯數字般的單純,後來人們把這些符號運用在地圖、方位及時間上,這些數字也因此被賦於越來越多的含義了。

夏歷中用一個天幹和一個地支相配,排列起來,天幹在前,地支在後,天幹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陽幹對陽支,陰幹對陰支,得到六十年一周期的甲子回圈。

稱為六十甲子。

以六十甲子循環來紀年、紀月、紀日、紀時。

這便為八字的形成提供了物質基礎。

河圖和洛書及陰陽五行的產生,則為八字的形成提供了理論支撐。

這些理論是中國古代的重要文化基石。

《易經》的出現,則直接推動了預測術的產生。

《易經》之數理取於河洛。

河圖以十數合五方,五行,陰陽,天地之象。

圖式以白圈為陽,為天,為奇數;黑點為陰,為地,為偶數。

並以天地合五方,以陰陽合五行。

圖式結構分佈為:一六共宗居北方,因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二七為朋居南方,因地二生炎,天七成之;三八為友居東方,因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四九同道居西方,因地四生金,天九成之;五與十相守,居中央,因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河圖乃據五星出沒時節而繪成。

孔子早年周遊列國,到處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碰了一鼻子灰以後,領悟到命運之神這樣無情地捉弄人,於是年過半百後發出了『五十而知天命』的感嘆。

而蘇秦張儀卻能夠呼風喚雨,造勢各國。

莫非命乎?

孟子更認為:『莫之為而好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

到了漢代,儒家學說風行天下,天命觀更加深入人心了。

董仲舒,楊雄等人,以及《淮南子》、《白虎通》諸書,無一不是命運觀點的提倡者或信奉者。

王充在《論衡·命祿》裡說:『命,吉兇之主也,自然之道也,適偶之數,非有他氣旁務厭勝感動,使之然也』

天命觀直至漢代,發展起一種以陰陽五行,天地幹支為基礎配合年月日算命術,這種算命術迄經魏晉南北朝的推行發揮,到唐代始告確立。

唐人李虛中(762-813),能夠根據一個人出生的年月日時的幹支來推定這個人一生的貴賤壽夭,吉兇禍福。

曾有觀點認為,李虛中算命僅用年月日而不用時辰,現在已經被認為這種觀點是錯誤的。

韓愈對他十分推崇『最深於五行書,以人之出生年月日所值日辰幹支,相生勝衰死象以斟酌,推人壽夭貴賤利與不利,輒先起其年時,百不失一二』,這裡年月日所值日辰中的『日辰』,就是時辰。

李虛中算命較準,後人把他稱為八字推命的開山祖師。

經過五代宋初徐子平的進一步發展完善,八字推命術才正式進入成熟完備階段。

徐子平在算命術上的最大貢獻,是把李虛中推算年月日幹支的辦法,進一步演進為年月日時同時預測的『四柱八字』法。

人們為了紀念他所做的重要貢獻,常把八字推命術稱為『子平術』。

宋代徐子升根據徐子平命理研究的成果,纂輯了《淵海子平》一書,這是八字推命史上最重要的著述之一。

《淵海子平》,敘述有些雜亂,可貴之處,它是最早完成八字主要理論體系的命理書。

此書簡潔實用,對於財官印食等十神的論述非常精辟,其中的詩訣,賦文,更是精華

明代是八字推命術發展的鼎盛時期。

明代開國功臣宋濂曾寫《祿命辯》一文,第一次系統地總結了中國命理學的歷史淵源,一時關於命理的著述如雨後春筍般地湧現。

比較有名的而且質量較高的有托名劉基寫得《滴天髓》,沈孝瞻的《子平真詮》,萬民英的《三命通會》,張神峰的《神峰通考命理真宗》等,以萬民英的《三命通會》影響最大。

《三命通會》全書十二卷,體系龐大而雜亂。

氣勢磅礴,收錄了八字先賢們的很多秘訣,其十神立名、含義、神煞、納音、格局、詩訣、賦文,均有獨特的視野。

萬民英本是進士出身,編撰此書有其優勢。

後來此書因選材精當,體系恢宏,以其總匯式的優點,載入四庫全書子部術數中。

清代的任鐵樵,徐樂吾,對八字預測術也有不同的發展,缺陷也較大。

民國時期袁樹珊的《命理探源》和韋千裡《千裡命稿》,對八字學術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八字理論已經形成,就是書房派和江湖派的平行發展過程,而江湖派又以盲人預測的神奇準驗令人神往。

盲人以師徒傳承的口訣,結合像法、理法、技法,共同斷人的吉兇壽夭。

其理論分散凌亂,難以形成完整體系。

目前知道的盲派秘籍主要有:《天機子》、《金碗銀勺》、《九算心經》、《米祿十成》、《符羽仙蹤》、《五道神指》、《百橋經》、《摘星手》、《七星指法》等。

各朝各代的命理研究者都在相互吸收借鑒和融合,使得八字預測術更加豐富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