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衛士』的十二時辰。

王曉武《右》在手術中。

南方日報記者徐昊金鏑攝

9月29日是世界心臟日。

呱呱墜地的新生兒,工作纏身的頂梁柱,心力逐漸衰竭的老年人……心血管疾病已成為威脅全年齡人群健康的頭號『殺手』。

在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心血管外科,有一群舍小家為大家的『心臟衛士』,不分晝夜地工作在對抗心血管疾病的第一線。

世界心臟日前夕,記者蹲點值守,真實記錄他們的『十二時辰』。

辰時7:00—9:00

手術室裡,出生還不足3個月,體重隻有不到4.3公斤的明明《化名》接受了氣管插管、全身麻醉。

明明患上的是復雜性先天性心臟病——肺動脈閉鎖,哭鬧後小臉馬上紫紺,看著讓人心疼。

體外循環組組長、主治醫師李雅玲很早就到達手術室,和體外循環灌註師董昀浩開始工作。

他們打開一包包形狀各異的管道,進行修剪並連接到體外循環機上。

體外循環機的管道中不能存有氣泡,董昀浩將鹽水灌註到管道與氧合器中,並不斷敲打,促使氣體排出。

外科醫生對心臟進行手術前,需要讓其進入停跳狀態。

在心臟停止跳動幾小時內,體外循環機起到維系生命體征、保障重要臟器供血的作用。

巳時9:00—11:00

心臟超聲組組長、主治醫師張雪花推著超聲儀到達手術室。

在同事的配合下,她將探頭放入明明的食道,開始檢查超聲影像。

心臟超聲是心外科手術的『眼睛』,心臟疾病的診斷絕大多數需要心臟超聲來判定。

進一步明確病情後,手術團隊將無菌手術單鋪好,露出明明小小的胸膛。

主治醫師楊博及楊東鵬上臺為明明實施開胸及建立體外循環。

沒過多久,心血管外科主任王曉武全副武裝地走進手術室——頭戴具有攝像功能的手術燈、手術放大鏡,復雜的管線交錯連接,一直延伸到背部的視頻推流機器上——看起來仿佛剛從某部科幻電影中走出。

『開始轉機』

接到王曉武的指令,李雅玲熟練地調整著旋鈕。

啟動體外循環機需要兩人配合,一個人負責調整機器,另一個人負責盯緊各種儀器表盤,並做好記錄。

很快,明明的心臟停止跳動,這臺復雜的嬰兒先心病手術正式開始。

午時11:00—13:00

心血管外科的重症監護室《ICU》裡,護士長張尹紅、護理組長喻智麗和同事們正在各個術後病人床邊不停巡查,觀察病人的心率、血壓、尿量、呼吸機輔助參數、藥量應用等指標,每小時記錄著各項生命體征,間隔著翻身、拍背、吸痰、擠壓胸引管、抽血化驗等操作……

這是一個剛剛投入使用的現代化、專業心血管外科ICU,共有12個床位,接收的都是圍手術期危重病人,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都要使用先進儀器來維持生命平穩。

這對ICU護士的綜合技術能力提出了極高的要求,其專業水準甚至超過低年資醫生。

未時13:00—15:00

專屬心血管外科的心臟超聲室裡,張雪花正給病人進行掃描檢查。

一周前的一個下午,處理完手頭的工作後,張雪花在醫院裡見到高燒40攝氏度的女兒。

『女兒問,媽媽今天能陪陪我嗎?

我說,今天太忙了,等到周六媽媽再陪你』讓張雪花感到愧疚的是,眼前的女兒病殃殃的,頭發亂成一團,但自己的心思卻仍緊緊纏在工作中,甚至顧不上擔心。

『後來到了周六,科裡有事,陪伴女兒的承諾也沒能完成』

申時15:00—17:00

普通病房護理組長胡萍正在病房裡給病人講解如何記錄尿量。

液體出入量是衡量心、腎功能的重要指標,在ICU裡有專門的管道和儀器監控著,但轉到普通病房後就必須靠病人自覺記錄。

有的病人和家屬不理解尿量的重要性,或者學不會如何操作,胡萍和同事們會不定時組織宣教會,設置講解和答題環節,還會準備洗潔精、紙巾等小禮品,提高參與者的積極性。

酉時17:00—19:00

普通病房裡,剛接受了房間隔缺損及室間隔缺損修補術的迪迪《化名》正在看動畫片。

2個月前,心血管外科團隊在汕尾開展義診,母親小靜抱著迪迪到現場咨詢,接診的正是王曉武。

了解病情後,王曉武告訴小靜,迪迪的病只要一次手術就可以痊愈,未來能像正常孩子一樣健康成長。

『希望迪迪能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報答大家的善意』小靜說,心血管外科手術高昂的費用曾讓她躊躇,所幸,珠江醫院與多個慈善基金會有持續的深度合作,在慈善基金和醫保的雙重幫助下,他們已經可以承擔迪迪的手術費。

戌時19:00—21:00

『我很喜歡團隊的氛圍』在ICU裡,醫生陳紅燕說,她在心血管外科跟崗學習時,曾經看到王曉武的手上有一個大大的潰瘍,後來才知道,那是連續完成3臺手術後鉗子勒出來的。

如今,陳紅燕已經在心血管外科正式入職3個多月,主要在ICU工作,筆記寫了滿滿一本。

她給自己的目標是在2年內熟練靈活地掌握心外監護的常規技術,未來希望在科研方面有所建樹。

亥時21:00—23:00

ICU夜班時間一般是22時到次日7時30分,夜班的醫生和護士除了和日間一樣隨時監控病人情況,還要做好準備應對急診的挑戰。

『夜班完了必須睡一整天,啥都幹不了』喻智麗笑著說,『家人都習慣了我這種節奏。

我的脾氣不是特別好,可以說把最好的脾氣給了工作,最壞的脾氣給了家人』

舍小家,顧大家,是心血管外科工作者們心照不宣的默契。

子時23:00—1:00

零點剛過,一臺主動脈夾層急診手術仍在繼續。

主動脈夾層是一種極為兇險的疾病,50%的患者會在48小時內死亡。

這一夜,王曉武和血管外科組組長、副主任醫師畢生輝都在連軸轉,ICU裡的醫護人員也是兩個班次連著上,大家雖然疲憊,但都沒有怨言。

醜時1:00—3:00

凌晨1時多,王曉武收到女兒的微信消息:爸爸,我剛做完實驗,準備休息了。

虎父無犬女,他的女兒如今在北方攻讀研究生,也是學醫。

『一定要讓家人明白,心血管外科醫生是很光榮的職業,靠這種正能量去彌補自己對家庭的遺憾。

女兒要學醫,也是從小受這種觀念的鼓舞』提及家庭,王曉武既感到自豪,也自認有所虧欠。

寅時3:00—5:00

4時許,李雅玲和同事們仍在手術中。

去年秋天的一個凌晨,當時懷孕已8個多月的李雅玲仍在通宵值班。

一名急診病人剛接受了成功的手術,但在體外循環停機後突發魚精蛋白過敏,差點休克。

所幸,李雅玲全程值守在旁,馬上重新排氣、轉機,在生死一線搶回了病人的生命。

『弄好以後就感到肚子裡寶寶一直在動,當時我就在想,雖然很辛苦,但能救人是好事』一直到生產的前一天,感到肚子異動的李雅玲才申請休假,全心全意迎接新生命的到來。

產假結束後,李雅玲依舊正常上夜班,在值班和手術的間隙跑回家給寶寶喂奶。

『既然選擇了這個職業,還是想讓自己做得好一點,讓孩子明白媽媽的偉大』李雅玲說,如今寶寶已滿一歲,也已開始習慣媽媽的『缺位』。

卯時5:00—7:00

心血管外科的一個特點就是通宵達旦。

6時,剛完成一臺主動脈夾層手術,王曉武回到自己的辦公室,吃下已經冷掉的外賣,準備在小床上瞇一下,應對兩個小時後的下一臺手術。

帶著救死扶傷的職業榮譽感,這個正式成立僅2年多、成員平均年齡僅30多歲的集體日夜兼程。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珠江醫院心血管外科背靠醫院支撐,已經在新生兒先心病、主動脈夾層、瓣膜成形等領域做出了自己的特色優勢』王曉武表示,希望用5年時間,讓心血管外科的手術量從目前的400餘例翻番到800例以上,進入國內手術量前100名的行列。

南方日報記者鐘哲

通訊員伍曉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