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時辰養生之午時。

中醫丨中藥丨食養丨藥養 |醫技 | 傳承

讓中醫中藥走進你我生活,健康你我

午時(11時~13時),又叫日中、日正、中午。

這時候太陽最猛烈。

陽氣達到極限,陰氣將會產生。

古人則選擇在這個時辰到集市去交易,《易·系辭下》中記載:『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這是根據古代人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活動規律而定的,而現代人的作息方式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所以,我們應該與時俱進地選擇更加適合現代人養生的方式和方法,那麼,在午時我們應該如何養生呢?

午時是手少陰心經當令,陰氣開始生起,與子時剛好相對應,是心經的排毒時間、此時不要做劇烈的運動,最好是靜臥、閉日養神或睡子午覺,這是因為子時與午時是天地氣機的轉換點,要想順天應地,天人合一,我們唯一要做的便是午睡休息。

心是氣血運行的發動機

心主血脈,心主神志,這是心的主要生理功能,心開竅於舌。

心主血脈

《黃帝內經》中說:『心主血脈,脈者,血之府也,諸血者皆屬於心』心主血,血行於脈中,脈是血液運行的通道,心可推動血液在脈管中運行,心與脈關系密切。

這種功能是由心氣的作用來實現的。

心氣的盛衰,可以通過血脈的盈虛表現出來,《黃帝內經》中說:『心之合脈也,其榮色也,』如果心氣不足,則血脈節律不整或細弱。

如果心氣旺盛,則血脈節律整齊而有力。

心主神志

神志,是指人的思維活動和精神意識。

《靈樞·本神篇》說:『所以任物者謂之心』任,就是接受,擔任的意思,說明接受外來事物而產生思維活動的過程是由心來完成的。

中醫學認為人的思維活動與臟腑關系密切,聯系最密切的要數『心』,心可藏神,

心主神明。

如果心的功能正常,則人的思考敏捷,神志清晰,精力充沛。

如果心的功能不能很好地發揮,就可能出現心神方面的疾病,如失眠多夢,心悸不安,躁動狂安和癡呆健忘,哭笑無常,甚至昏迷不省人事等症狀。

心的生理功能

心主血脈。

指的是心氣推動血液在脈中運行。

這樣五臟六腑、形體官竅才能得到血液的濡養,以維持生命活動。

心主神志

指的是心主宰臟腑形體官竅的生理活動和人體的心理活動。

無論生理活動還是心理活動,都是由五臟六腑尤其是五臟共同完成的。

都是人體的生命活動,在這些生命活動中,心起著主宰作用。

心的這種主宰作用皆心神之所為。

舌為心之竅

中醫認為,舌為心之竅,脾胃之外候。

人體的五臟六腑通過經絡和經筋的循行,直接或間接地與舌有聯系。

如《靈樞·經脈》中說:『手少陰之別…循經人於心中,系舌本。

…『厥陰者,肝脈也…而脈絡於舌本也』『脾足太陰之脈,上膈挾咽,連舌本,散舌下』『腎足少陰之脈…循喉嚨,挾舌本』

《靈樞·營衛生會》中說:『上焦出於胃上口…上至舌,下足陽明』《靈樞·經筋》中指出:『足太陽之筋,其支者,別入結於舌本』說明舌通過經脈、經別或經筋,與心、肝、脾、腎、胃、膀胱、三焦諸臟腑有著直接的聯系,因為心主舌,心氣通於舌,所以心與舌的聯系最為密切。

至於肺、膽、小腸、大腸等,與舌雖無直接聯系,但手太陰肺經起於中焦,絡於脾胃;足少陽膽經絡於肝;手太陽小腸經與心互為表裡;手陽明大腸經又聯絡於肺,故肺、膽、小腸、大腸等臟腑之經氣,亦可間接聯系於舌。

由於舌與臟腑的這種千絲萬縷的聯系,才使舌能客觀地反映出體內各種生理、病理變化,顯示機體的外在表現和功能狀態。

可以說,舌蘊涵了生命活動的內在信息,是反映機體信息的一個窗口,所以舌被認為是機體系統中包含它在內的整個信息貯存庫的一個全息元。

舌分為舌尖、舌中、舌根、舌邊四部分,中醫舌診中又把舌體劃分為上、中、下三焦,其尖部為上焦,中部為中焦,根部為下焦。

其臟腑分屬,因心肺居上,故舌尖候心和肺;脾胃居中,舌中則候脾胃:肝膽之脈佈脅肋,故舌之兩邊候肝膽:腎居下焦,則舌根候腎。

國外有學者通過針刺測量儀測量得出:軀體在舌的投影中,其上部相當於舌體前部,其下部相當於舌體的後部。

這與中醫將舌體的前、中、後部分別對應上、中、下三焦的理論是基本一致的,舌尖主心肺,舌中主脾胃,舌邊主肝膽,舌根主腎。

通過以舌的部位候臟腑的理論,以觀察其部位的變化情況,測得五臟六腑、四肢九竅的病理變化,反映氣血、津液的輸佈狀況,觀測疾病的性質及病位所在,對臨床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心經的循行與疾病治療

心的經脈叫手少陰心經,手少陰心經屬於心,因此和心臟有密切聯系。

它是主宰人體的重要經脈。

此經脈從心中開始,出於小指末端,接手太陽小腸經。

主要循行在上肢內側後緣。

本經腧穴主治心、胸、神志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如眼睛昏黃、胸脅疼痛、上臂內側後邊痛或厥冷、手掌心熱等症。

《靈樞·經脈》中記載:心手少陰之脈是主心所生病者:目黃、脅痛,膈臂內後廉痛、厥,掌中熱、痛。

手少陰心經一共有九個穴位聯通心經,它們分別是:極泉穴、青靈穴、少海穴、靈道穴、通裡穴、陰郄穴、神門穴、少府穴和少沖穴。

各位親們:

本平臺分享的圖文信息,僅供大家參考學習,不作為醫療診斷依據。

如有需要,請尋求專業醫師指導。

電話:4001682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