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與中醫經絡穴位圖。

易經球體模型與宇宙存在對應關系,人體與宇宙具有相似性,易經模型也可以與人體的經絡穴位相對應,可以借助易經模型對現有的中醫經絡穴位圖加以修正,但要確立兩者之間完整的對應關系,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本文僅作一些初步的探討。

易經球體模型上下兩部分結構類似,本文以球體模型的上半部分為例加以說明。

圖的中心點為球體北極點,相當於人體的百會穴,圖中內外兩部分的分界環相當於人體肩部這個層面,環上前後兩個黃色點應該是天突穴和大椎穴,左右兩個點可能是肩井穴。

最外圍這個環相當於人體中脘穴這個層面繞身一周。

分界環與外圍環之間的區域相當於軀幹的上半部分。

人體頭頸部穴位可能以人中穴這個層面為界分為上下兩部分,下半部分應該排列在球體模型的下半球當中,不在此圖中。

人中層面以上的穴位分佈在圖中的A.B兩個區域。

人體上肢的穴位則分佈於C.D兩個區域。

從圖中可以看出,頭部.上肢的經與軀幹部的經有一定的對應關系。

比如上肢正面.背面各有三經,此六經與軀幹側面的六條經對應。

上肢除了正面.背面六經之外,在兩側可能還有兩條經。

圖中軀幹部共有32條縱經,但現在的中醫經絡圖中隻標註了十幾條經,這當中可能存在比較大的缺失。

圖中縱行的為經,但橫行的並非是絡而是緯,緯與經應該是同樣重要的,隻有經緯相交才能構成穴位,但目前對於緯的論述很少。

在之前的文章中曾說過,易經模型的節點具有與山海類似的形態,節點當中包含著螺旋式升降運動,穴位應該也具有與山海類似的形態,也包含螺旋式升降運動,這些運動可能會產生類似於電磁波的東西,不同的穴位產生的波會被人體不同部位接收到,如果穴位A產生的波被心臟接收到,那A就具有調理心臟的功能,穴位B產生的波被肺接收到,那B就具有調理肺的功能。

穴位治病的機理可能與此有關。

人體或許就是一個小宇宙,經絡穴位當中包含著很多宇宙奧秘,如果能將其搞清楚,那人類對於宇宙時空的認知或許會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