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為東方文化的主脈,在對人和宇宙、環境等領域有區別於西方的社會意識,形成中國古代天、地、人有機聯系統一整體的東方道、儒、釋的文化生態系統。
風水學,是中國歷史悠久的一門玄術。
也稱青烏、青鳥、青囊、較為學術性的說法叫做堪輿。
風水學和主要理論來之易(即易經、以周易為主體,這是中國最早的充滿哲學思想的偉大著作,儒家經典著作),儒《主張天不變,地不變,道也不變》、道《主張形神合一,以神守形,以形養神》、釋《主張因果報應和輪回思想》、巫《主張神靈對人運的影響》、占星《主張星宿對人的影響》。
風水不是一門學科,是一門中國學問。
其基礎來自於易學、陰陽、五行等多種學說。
每一種民族文化,必有其根本精神,否則便無法存在和延續。
兩千多年以來,中華民族雖然經過許多變遷,但大體上是以儒家的精神為主《儒、道、釋三者並不排斥》,風水學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漸漸的與多種文化相融,形成自身特有的文化特點。
一、風水學的歷史
風水的歷史相當久遠,有許多與風水相關的文獻被保留下來。
由文獻中可知,古代的風水多用來觀看喪葬地形、村落選址、還有宮殿建設等。
近代的風水則不限於此,大至高樓動土,小至小民搬家,都有可能請風水師前來堪輿。
篤公劉,既溥既長。
既景乃岡,相其陰陽,觀其流泉。
其軍三單,度其隰原。
徹田為糧,度其夕陽。
豳居允荒。
這是詩經裡的一章,說的是周人的先祖公劉相土嘗水,觀察山川的陰陽向背,選擇居外營建住房,和軍民一起治理田地,種植莊稼。
山坡上建築櫛次鄰枇,田野豐收在望,好一派悠哉悠哉的田園風光。
這說明至少在周代就有了相土嘗水之術。
在漢代形成了初步的風水理論,在唐宋時逐步趨於成熟,明清時日臻完善。
在古代,風水盛行於中華文化圈,是衣食住行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二、風水學的解說
輿者,是為風水者也。
風水者,其大家郭璞如是定義:『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
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堪』意通『勘』有勘察之意;『輿』本指車箱,有負載之意,引喻為疆土與地道。
所以堪輿有相地、占卜的意思。
古人認為,堪為天道,輿為地道,堪輿為天地之道,其地位很高。
堪輿為體,風水為用。
青烏,風水的別稱,也稱『青烏術』,典出宋代張君房《雲笈七簽》卷一百載《軒轅本紀》《唐王瑾撰》『黃帝始畫野分州,有青烏子,能相地理,帝問之以制經』青烏子是人名,黃帝時掌管地理的官,故風水最初也稱『青烏』,是與地理有關的學問。
青鳥是風水的另一種稱謂,中國神話裡有大量關於青鳥的傳說,如《山海經》中就常青鳥作為黃帝與西王母的使臣。
《左傳》中進一步記載了『青鳥氏,司啟也』即是說『青鳥氏』為一種計時的天文歷法之官;說明風水是與天文有關的事。
青囊也是風水的一種別稱。
三、風水學的道家學說
道教在中國諸多宗教是最註重現實生命的宗教。
即世間萬物是一體的自然萬物的存在的合理性,人是天地萬物的一部分,應當以生為樂,重生惡死,使生命不斷升華。
人類可也要以平等意識尊重自然萬物的存在與個性。
道家風水學說的精神正是講究『順乎自然之道』,其追求萬物一體。
風水學中『乘生氣』宗旨源之老子講的『道法自然』。
風水學之法理,以道家的陰陽五行為基礎。
天地生萬物,即人和一切生命體均是天地交互作用的產物。
『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重疊成六十四卦』。
太極即原始狀態,兩儀即天地,四象即太陽,太陰、少陽、少陰,八卦即八個方位,這是樸素的哲理,即宇宙萬事萬物,信息同源,程序相同,節奏相應。
即宇宙統一場。
這就是天地人合一。
這也即是身外的自然和社會環境和諧共處,和諧才有生氣可乘。
道家風水的這種和諧觀和諧觀處處表現在與自然和社會環境相協調,共生共榮。
四、風水學的儒家思想
風水的盛行,與儒家倫理思想有關。
孝敬父母,這本是天下人都應遵同的準則之一,但是,儒家特別重視喪葬之禮,父母死了,要舉行隆重的喪事,甚至要守孝三年,風水術就是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在敦煌出土的風水書有唐代《宅經》殘卷列有《孔子葬經》、《文王葬經》等參考書,宋代《地理新書》收錄有《孔子葬經》、《管子葬經》、《孟子葬經》、《馬融葬經》、《鄭康成葬經》等。
從這些儒家的風水書籍可看到,風水作為儒家精神文化的外部反映,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載體。
《地理人子須知》:說到『為人子不可不知地理』。
孔子雲:卜其宅兆而安厝之。
程子曰:卜其宅兆者,卜其地之美惡也。
地之美者,則神靈安、子孫昌盛,若培植其根而枝葉茂。
又日:祖父子孫同氣,彼安則此安,彼危則此危。
朱子曰:葬之為言藏也,所以藏其祖考之遺體也,以子孫而藏其祖考之遺體,則必致其謹慎、審重、誠敬之心,以為安固。
使形體全,而神靈得安,則其子孫昌盛,而祭祀不絕。
或其擇之不精,地之不吉,則必有水泉、螻蟻、地風之屬,以賊其內,使其形神不安,而子孫亦有死類絕滅之憂』
風水學講究天、地、人三才,三才中以地才最重要,《管氏地理指蒙》卷二雲,『三才之道,地道為獨重。
蓋凡在天之麗,莫,不由於地,而人則有以相論者,有以心論者,有以命論者,然相生於心,心復生於命,命雖在天,其本則根於地』這段話是說,-人命在天,人本在地;凡附著於天的東西,都是由天所決定的。
這是對天命觀的肯定,是唯心論的繼續,也是相地術重視地道的原因。
風水學推崇儒家的三綱五常。
三綱五常是封建時代所提倡的人與人之間的道德規范。
綱,本義是提網的總繩。
常,指永恒的道理。
三綱是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
五常是仁義、禮、智、信。
風水學中的三綱是氣脈、明堂、水口;五常是龍、穴、砂、水、向,三綱五常是個整體,相互聯系。
風水學上的三綱:
①氣脈為富貴貧賤之綱。
氣脈就是龍脈,就是山川,山川似行龍,故以龍名之。
所謂葬乘生氣,就是葬地要選擇在有生機的龍脈之上。
土者,氣之母,有土就有氣,土肥則氣壯,氣壯則脈真,脈真則人發旺。
龍是根本,砂水是枝葉。
②明堂為砂水美惡之綱。
明堂類似封建時代的衙署大堂前的場地,後面有大堂暖閣,二堂抱廳。
拜臺前左右分別是吏書六房,正面是大門和照墻。
風水術中的明堂是眾砂聚會之所,
後有枕靠,前有朝案,左有龍砂,右有虎砂,四周群山環抱,特別是穴後有巨大的屏障之山。
這樣的地勢能藏風聚氣,宜於人,居住和埋葬。
③水口為生旺死絕之綱。
水口有辰戌醜未四墓庫。
辰為亢金龍,戌為婁金狗,未為鬼羊金,醜為鬥金牛。
如水口在戌,則生在寅,旺在午,死在酉,絕在乾。
皆依羅盤而推。
風水先生說,入山觀水口,有地無地先看砂。
風水學上的五常:
①龍要真。
所謂真龍,即山脈過帳過峽,蜂腰鶴膝,纏護重重,迎送疊疊,柬氣起頂,左右兩大水,環抱有情。
②穴要的。
所謂的穴,即真龍所結之穴。
穴分陰陽,陰來陽受,凹凸分明。
穴土五色,紅黃滋潤,形如龜蓋,內外有暈。
③砂要秀。
所謂秀砂,即左旗右鼓,前帳後屏,形如眠弓,左纏右護,文筆高聳酈拜明堂。
④水要抱。
所謂水抱,即上開下合,似蝦須蟹眼、金魚牛角、玉帶金城。
⑤ 向要吉,所謂向吉,即朝向要好,千裡江山一向間,有絕向,無絕龍,朝向好才有生旺。
再者,風水學講究儒家中庸、中和之道,註重陰陽的平衡。
建造房屋,在空間上要適中。
自己的房屋不要高出,也不要低出;不要前出,也不要後出,更不要與眾人的房屋相背。
忌諱屋角對人,也忌諱別人的房屋角對自己的大門,也不許別人的房屋比自家的+房屋過高或過前。
這些都是不偏不倚的中庸觀念。
五、風水學的神學觀點
中國自古就有祭天、祭地、祭日、祭月、祭山川、祭草木的風俗,其中最重要的是祭祖先。
這些都是從『萬物有靈』的活體觀念發展而來。
中國建築風水與此相適應,儒家對鬼神的基本原則是:『人神分離,絕地天通』』祭神如神在』。
『敬鬼神而運之』。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的文化。
商代尚鬼,周代尚祖先,敬天尊祖。
到了西周成王、康王之時,一切歸於人事,鬼神的色彩被沖淡了。
所以中國自西周起,風水學是建立在一種環境活體、大地有靈、人神分離的觀念之上。
經過上千年的過程,鬼神與風水學也緊密結合在一起。
當然,關於風水有著相當多的評論與爭議,有人認為風水是舊世界的迷信。
如果我們去仔細的研究,風水學其實是中國的一門綜合科學,綜合古代多種文化內涵,經過漫長的時間的演變,存有一些錯誤偏離的東西,這也很正常的。
我們從中也可以看到古人運用多種文化的智慧與經驗,結合了具體地理位置的自然環境因素,去打造更好的生活,體現中華古人執著的開拓精神與純樸高尚的文化觀。
㊣郭濟懷丁酉年三月 整理於四海棲隱齋
——————————————————————————
江西傳承-楊曾嫡傳-濂溪理學-永吉真傳
咨詢郵箱|[email protected] 服務微信|1454961068
敬請關注我們的國學風水擇日微信公眾號:fengshui3418
本文章均系郭濟懷原創,歡迎欣賞,轉載請註明出處。
文章內容僅代表本人學術觀點,謝絕一概爭辯與攻訐。
文中涉及隱私的內容均做相應處理,與事實略有不符。
文章內容所配圖片部份來之網絡,與文章不一定有關。
熱愛擁護我們的國家,遵守國家相關政策與法律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