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事拎得清,是一個家最好的風水。

作者:蘇綰
來源:十點讀書《duhaoshu》

聽過一句話:

『人到了一定的年齡,真正決定你生活質量的,其實是家庭。

一家人和和美美、其樂融融的,比什麼都要緊』

仔細想想,真乃人生至理。

倘若家人之間彼此不睦,那再多的財富,也不過是徒增煩惱和紛爭而已。

家和才能萬事興,人和才能常安寧。

一個家,最可怕的莫過於有人拎不清,家庭之中絕大多數矛盾皆來源於此。

之前有個同事,為人很是能幹,剛工作三年就攢夠了首付,買下了她人生的第一套房。

她不隻在工作上努力,性格也隨和,在公司裡素來人緣很不錯。

可奇怪的是,她和家裡的人鮮少聯系,除了逢年過節偶爾回去一趟,其他時候,就再沒多少交集。

直到有一次,公司組織到她老家附近團建活動,她特意把我拉到一旁,囑咐我說:

待會兒如果到了她家,千萬別當她爸媽面誇她,提她買房的事兒。

因為她壓根兒沒和家裡人說過,隻說那房子是她租的。

我有些愣住了,一時沒反應過來,就聽她嘆了口氣,繼續開口道:

也不怕你笑話,其實我爸媽從小就比較偏心我弟。

有什麼好吃的、好玩的,都是可著他先來,他剩下的才有我的份兒。

我去上大學後,我的房間就給我弟改成書房了,我回去都是打地鋪睡。

所以我不太喜歡回家,回去也覺得自己像個外人。

要是讓他們知道我買了房,多半會逼我把這房子過戶給我弟,我不想給自己找麻煩,請你一定幫我保密!

說起這些的時候,她的語氣其實很平靜,仿佛是在說一件習以為常的事情。

可我的心,卻忍不住地泛起酸意。

家和父母,本是孩子倦時累時的港灣,卻讓她如此這般唯恐避之不及。

原來,那些不喜歡回家,少和家人親近的背後,皆是事出有因。

常聽人說:『一個巴掌伸出來,五個手指頭也會有長有短』

或許人的心,真的很難做到絕對的公平,可父母過分的偏心,傷的是血濃於水的至親。

被縱容溺愛的一方隻會愈發地放肆,而被冷落的那一方則會日漸寒心,和家人漸行漸遠,甚至是反目為敵。

《知否》裡有句話說得好:

『兒女眾多的人家,父母最要一碗水端平,方能家宅寧靜。

雖說姊妹之間應該互相謙讓,可也得是這個讓或者是那個讓,總不能讓一頭讓的,日子久了,父女姊妹之間難免生出嫌隙來』

人心都是肉長的,誰也不該是永遠被忽略、被犧牲的那一方。

父母能夠拎得清,不偏不倚地對待每一個孩子,才是家庭和睦的根基。

近年來,網絡上有個很火的段子:『嫁人別嫁媽寶男,娶妻別娶伏弟魔』

雖有些調侃之意,卻也不無道理。

這結婚找對象,最怕的就是找一個拎不清的伴侶,事事都把『原生家庭凌駕於小家』之上,而作為枕邊人,永遠隻能是受委屈、被妥協的那一個。

長此以往,日子早晚要散場。

生活紀實節目《金牌調解》中,來過一位姓王的女士和一位姓馮的先生。

起初,兩個人也是自由戀愛結婚,王女士很是欣賞馮先生身上那種顧家、肯擔當的責任感。

卻不想,這也成了兩人日後矛盾的導火索。

婚後,夫妻倆開了一家小公司,商量好男主外、女主內,一起把共同的小家經營好。

可隨著丈夫家人一次次地找上門來,平靜也隨之被打破。

先是丈夫的哥哥和弟弟來投奔他們,美其名曰為來給公司幫忙。

可那時候公司也剛起步,一年也接不了幾單業務,兩兄弟的到來,給這個原本就不富裕的小家庭,增加了不少負擔。

後來,公公又說年輕夫妻不宜分開太久,把弟弟的妻兒也給安排了過來。

而丈夫,對家人的要求幾乎是有求必應,哪怕是妻子新買的衣服,只要弟媳喜歡,也能毫不吝嗇地送出去。

這樣的日子,讓王女士覺得苦不堪言。

於是便和丈夫商量,能不能等以後條件好了再多幫襯家人,眼下他們都有些自顧不暇,應該先顧好小家。

可王先生卻為此大發雷霆,覺得妻子太自私,他覺得既然結了婚,就該無條件接納他的家人。

在場的專家和導師,都很心疼王女士的遭遇。

顧家沒有錯,可若是隻顧原生家庭,不顧夫妻感情,那便是婚姻走向末路的開始。

結發為夫妻,從來就不是誰去加入誰的家庭,而是兩個人組成一個新的家庭,相互扶持、用心耕耘。

幫襯婆家也好,扶持娘家也罷,能力范圍之內,盡心盡力。

但別忘了把枕邊人放在第一位,家庭關系不錯位,才是夫妻恩愛的良方。

多為伴侶著想,少讓彼此為難,日子方能長長久久。

有人說,一個家如果老人總是喜歡插手兒女的生活、管得太多,那家中的日子就很難安寧。

是啊,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觀念。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或許沒有絕對的對錯之分,可一旦拎不清邊界感,便會破壞家中的寧靜。

熱播劇《雙面膠》中,麗娟和亞平夫婦本來感情甚好,可隨著公公婆婆的到來,兩人便開始矛盾叢生。

原本小兩口約定好一周做一次家務,夫妻分工,幹活不累。

可婆婆來了以後,就要求他們必須打掃得勤一些,因為心疼兒子,還把他的那份兒活一手攬過。

對兒媳婦麗娟卻有諸多挑剔,什麼洗碗的方向,倒多少洗潔精,開多大的水,都要一一過問。

包括家裡的裝飾擺設,婆婆也全按照自己的喜好來重新佈置:

說用桌佈洗起來不方便,將其換成了塑料佈;

把麗娟精心挑選的沙發套,擅自換成了自己縫的舊床單,說是為了方便整理收拾……

這樣的生活讓麗娟倍感壓抑,有時候甚至寧願主動加班,也不想回到那個毫不自在的家裡。

生活中,其實從來就不乏這樣的場景:

或是小兩口趕上周末,難得在家睡個懶覺,家中的長輩卻念叨著『早睡早起身體才好,年紀輕輕賴在床上做什麼?

或是年輕的夫妻追求儀式感,偶爾吃個燭光晚餐,老人卻說『好好過日子比什麼都要緊,花那些冤枉錢幹什麼』,甚至是想越俎代庖地幫孩子掌管經濟大權。

又或是在教育下一代的時候,爺爺奶奶輩的總是過分溺愛,你說一句,他們便要回你一句『我就是這麼教的,不也把你帶大了嗎』。

父母之心,或許都是出於好意,是想在活著的時候盡可能幫孩子一把,讓他們少走些彎路,少吃些苦楚。

可日子是自己過的,就像穿在腳上的鞋一樣,合不合腳隻有自己才知道。

老人操心得再多,也不過是徒勞,插手得多了,反而還可能費力不討好。

不必用自己的尺子,去丈量兒女的生活,適當裝聾和扮啞,保持一碗湯的距離,學會放手,是為人父母者最明智的愛意。

很認同一句話:『遇事拎得清,是一個家最好的風水』

的確,那些家庭中絕大多數的痛苦,都是來源於拎不清。

父母對待子女厚此薄彼,會讓原本和睦的家庭分崩離析。

伴侶把原生家庭凌駕於婚姻關系之上,夫妻終難白首同心。

家中長輩毫無邊界感,喜歡打著『為你好』的旗號對子女生活指指點點,日子隻會越過越亂。

點個【在看】,願普天之下的所有父母都能一碗水端平,手心手背皆疼惜。

每一個成了家的人,都會更加善待自己的伴侶,任何時候都不叫她流淚寒心。

每一位家中的老人,從此以後都能少越位、多關心,盡可能地還兒女一片自由的天地。

做一個清醒通透、事事拎得清的人,讓家庭遠離苦難,把生活經營得順遂美滿。

THE END

本文來源:十點讀書《ID:duhaoshu》,作者蘇綰,超3000萬人訂閱的國民讀書大號。

轉載請聯系十點讀書。

本文屬於政務公益宣傳,對於文字或者圖片有異議的,請聯系刪除!

投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