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命二運三風水之 — 風水為什麼叫風水(2)。

【中國風水文化100篇 – 002 風水概說】

風水是從古代沿襲至今的一種傳統文化現象。

風水不僅是一種擇吉避兇的術,它已經成為一種文化現象,一種廣泛流傳的民俗

對於風水的內涵,古今學者又是如何認識的呢?

風水,又稱堪輿。

堪原意為地突,是指地的高處,代表地形。

地以負載萬物,如同大車。

古人乘車為輿,所以輿是假借以代表地物。

堪輿的意思就是研究地形、地物的學問。

歷史上最先給風水下定義的是晉代的郭璞。

他在《葬書》中說,‘葬者乘生氣也,氣乘風是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

清人則氣止而風無,故風水二字為地學之最,而其中以得水之地為上等,以藏風之地為次等。

這就是說,風水是古代的一門有關生氣的術數。

隻有在避風聚水的情況下才能得到生氣。

在郭璞之前,風水還有其他的名稱:刑法。

《漢書 藝文志》有刑法類,其中載錄有宮宅地形20卷。

此外又有稱風水為青囊,青烏,相宅,地理等。

在論及風水界時,既要充分理解和吸收學術界的最新成果,又要堅持實事求是的態度。

風水的核心便是探求建築的擇地、方位、佈局與天道自然、人類命運的協調關系。

它將中國古老哲學命題,天人合一等引入建築。

其注意力不是放在人類行為如何至於環境上,而是注意人類對環境的感應。

並指導人如何按這些感應來,解決建築的選址乃至建造。

在這裡位置的選擇、平面安排以及空間佈置、無不遵從某種圖案與秩序:

天地秩序、地的秩序、人體的秩序。

如此,人才能與住屋與整個自然環境融為一體,從而獲取心理上的平衡。

風水是人類環境的客觀存在。

周公全書上一指天地、山川、土木等自然景觀、

選擇風水的學問就是風水術。

風水術是主觀對客觀的認識和實踐,是傳統文化中的一門方術。

中國的老百姓習慣上把風水與風水術混稱為一,約定俗成。

風水是古人對居住環境進行選擇和處理的一門學問,但究竟為什麼古人將此稱為風水,卻眾說不一。

風水術是古代術的一種。

陰陽辨證乃是所有術數類的理論基礎。

風水術也不例外。

水是任何生命不可缺少的。

河流,猶如人體內流動的血液。

有陽必有陰。

人體中除血液外,還有一樣東西非常重要。

中醫學把它稱為氣,指人體各種機能活動的動力。

由此可見,這種似乎看不見摸不著的氣息,對人體是何等重要。

根據宇宙全息統一規律,大地既有如人之血液的河流,必然就有與人類之氣對應的大地之氣。

晉代風水鼻祖郭璞的《葬書》開宗明義就說,’葬者,乘生氣也。

生氣行平地中,發而生乎萬物‘。

可見【生氣】是在地中運行著的,能促使萬物奮發向上,由宇宙輻射而來的一種高能物質。

蔣平階在《水龍經》論氣機妙運時說,‘太始唯一氣,莫先於水,水中積濁,遂成山川’ 。

經雲:‘氣者,水之體於父母,本骸得氣,遺體受陰。

蓋生者,氣之聚凝,結者成骨,死而獨留。

姑葬者,反氣內骨,以陰所生之道也’。

經曰:‘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時不散,行之時有止’。

由此可見,風水所論之氣,有樸素的唯物論色彩。

氣是構成世界本源的元素。

它變化無窮,變成山,變成水,在天空周流,在地下運行,滋生萬物。

既然【生氣】如此重要,如何觀察它,使用它呢?

氣之來,有水以導之。

氣止,有水以盡之。

氣之聚,無風以散之。

要得水,要藏風。

得水為上,藏風次之。

所以郭璞說,古人聚之時不散,行之時有止,故謂之風水。

由於生氣的來與止、聚與散,無不與風水有關

古人才將研究如何利用大地之【生氣】的這門術數,稱之為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