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城大師:風水之法,得水為上,得水即得財!。《圖+文》

『風水之法,得水為上』,這是古人觀風察水的一條重要原則,這也說明,水在風水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故此,也就有了『未看山時先看水,有山無水休尋地』的說法。

從自然因素來說,人們選擇居住地,最理想的環境,當然是有山、有水。

其中水最為重要。

因為,一切生命都源自於水,同時,水也是維持一切生命最為基礎的條件。

但是,風水學上的水,就是人們所說自然界中的水嗎?

它們是一回事嗎?

正確的回答,不完全是。

《簡易經》研地說水大致有九種:『一霧水,二風水,三山水,四丘水,五澤水,六地水,七少水,八缺水,九無水』

有人說,這裡的風水,就是風水學上原本意義上的水。

就筆者看來,也不是。

因為,這裡分析的是水的分佈情況。

從本義上說,這裡的風水,並不符合風水學意義上的水。

《葬經》說:『氣乘風則散,遇界水則止』這裡的氣指的是生氣,風水所在的玄學文化皆喜生惡死,故凡風水寶地必定生氣盎然讓人望之心喜。

這裡的意思是生氣隨著風發散開來,故凡是會散發生氣的皆稱之為風,不論是不是真風。

遇界水則停,古代風水師觀察自然發現兩水之間必有山,所以兩水兩會出必是龍脈《山脈》盡頭,所以水勢分散《缺水》的地方必然生氣散,水勢交匯之地必然生氣聚集。

這點大家可以看看古代的四大文明,華夏文明發源於黃河流域,印度文明發源於印度河流域,最早的巴比倫文明發源於兩河流域的新月沃土,古埃及文明發源於尼羅河流域,這些地方皆是水勢匯集之地,皆是風水之中所說的寶地。

故在風水中,凡是會讓風停下的皆可稱之為水,有明顯界線的事物也稱之為水,故風水在城中以道路為水。

同時風水也註重客觀存在的風和水,如講究建築物要坐北朝南,背山靠水,這種建築物可以避免冬天凌厲的北風,如《人子須知》中所說的:『嘗觀輕水所多禿與癭人,重水所多尰與躄人,甘水所多好與美人,辛水所多疽與痤人,苦水所多尩與傴人』

這裡是在討論水和人之間的關系,好水之地出美人,壞水之地出殘疾和醜人,下面又討論了水和錢的關系,看了這點相信大家就明白為什麼有肥水不流外人田,為什麼風水認為水既是財!

風水學認為:水可以使龍氣蓄積聚留。

山不能無水,無水則氣散,無水則地不能養萬物,等於沒有生氣,也就不能成龍。

水流所止之處,就是生氣聚集之所。

眾水匯聚之處,形成池澤湖泊,就是真龍休息之地。

看來,風水學上,認為最重要的東西,還不是水,至少理論表述、邏輯關系上必須如此。

一切的一切,就是要圍繞『生氣』。

而水的重要性,則是因為水可以界氣。

所謂『界水而止』,就是因為生氣遇到水就會停留下來。

與『風』剛好相反,在風水中起到的作用,就是分散生氣,幹擾生氣的一種因素。

實際上,風水學研究的就是影響人們居住環境,獲得生氣、吉氣的兩種對立的因素。

如何讓人們從現實環境中讓這兩種矛盾得到真正的統一。

也正因為如此,風水學進而認為:有水才能留住生氣、吉氣;才能為居住者提供健康、快樂、安定的生活;才能為人們帶來幸福和財富。

因而,古人認為:『水淺處,民多貧;水聚處,民多稠;水散處,民多離;水深處,民多富。

是故山氣盛而水氣薄者,僅為政治中心;水氣盛而山氣薄者,則為經濟樞紐。

有山無水,必為兇悍貧乏之民;有水無山,定是驕奢淫逸之族,必須兩相調劑始可得宜』

基於上述理由,風水學上的水,是指一切能夠留住生氣和吉氣的象征。

故此,風水學上的『水』具有如下含義:

一、自然之水

即有形有質的自然界的流水。

如泉水、小溪、江河、湖泊、海洋、池塘等。

古人說:未看山,先看水,有山無水休尋地。

無論哪種水都必須注意水的來去會聚。

來水要水流寬闊平緩、環抱有情;去水要屈曲流連、收縮緊密,這樣才能聚藏生氣。

二、形象之水

即一切具有水的形象和水的特性相似東西,均歸結為水。

如:有滾滾奔馳的車流,或者川流不息的人流,以及供人、財、物、信息流動、行走、流通的街道、道路、路徑、管道、介質等等。

三、引申意義的水

比如:流入流出的錢財;以及人們追求『大道』,所謂『上善若水』,就是對這種引申意義的形象描述;或者代表聰明、才華的智慧,所謂『智者樂水』,就是一種引申。

總之,山環則能『藏風藏氣』,水抱則能『載氣納氣』。

風水學上的『水』,就是一切能夠界氣納氣,或者能給人們帶來幸福與吉祥的具有流動特性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