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十二時辰』們,到底該何去何從?

夏天的風,吹來了西安的炎熱和潮濕,也吹來了暮鼓晨鐘裡盛唐的味道。

一夜之間,從西安土著,到外地遊客,從B站到小紅書,好像沒人不知道,西安開了一家盛唐主題的沉浸式街區——『長安十二時辰』

褒揚聲漸起,好像從走進長安十二時辰的那一刻開始,西安才是長安。

最近,發哥卻聽到了一些有關『長安十二時辰』該不該收門票的討論。

有人覺得『就該免費,不應該收門票』『有人覺得,景點不錯,門票太貴』還有人本來想去打卡,一聽收門票又不去了。

其實該不該售票的『門票之爭』並不是第一次出現,其他西安景區都經過和遊客的『門票拉鋸』。

似乎『門票』,成了橫亙在景區們和遊客中間的一座大山。

只要有它在,良好的口碑就難以逾越天塹。

景區們叫苦不迭,遊客們又難以理解。

西安這座以旅遊為生的城市裡,文化商業到底該不該收門票?

如果沒有門票,『長安十二時辰』們又該何去何從?

ONE./

西安門票都不便宜

『我就是個西安人,但我從來沒去過兵馬俑。

你問我為啥?

因為門票太貴了』西安土著裡,不乏這樣的段子。

其實縱觀全國來,西安門票本來就在較高的梯隊裡。

而在對景區票價的討論裡,不難發現,很多人難以理解為什麼西安票價居高臨下,難以理解自己為什麼拿著不如一線的工資,卻要承受高額的票價。

西安名勝——鐘樓/網絡圖片

從城市發展的根本屬性上來講,票價和收入水平並不是一個單純的正反比關系。

它是多方成本決定的。

政府的財力問題,地區的資源單價,顧客收入水平等等,等都是需要考量的因素。

圖片來源:唐時良辰

而地方文化商業面臨的處境,尚且不如景區。

景區尚有國家和地方的支持,而文化商業面對門票和成本的平衡,隻能獨立求生。

更何況,實體經濟愈發難做,投資文化實體簡直屬於逆流而上。

圖片來源:小紅書

但相較之下『長安十二時辰』算是幸運的,至少它以一種精致的姿態呈現給了大眾。

從『唐時良辰』自己發佈的資料來看,運營一個大型的沉浸式實景街區每天都會產生龐大的成本,除了建築時的1.5億投資,『長安十二時辰』每天承擔近150人的演出,上百個NPC的人員費用,以及幾十家店鋪、安保、保潔、照明等等費用。

圖片來源:小紅書

如果僅僅依靠收店租盈利,在消費欲望斷層下降的今天也是難以為繼的。

而最後,那昂貴的攤位費最後還是會以高昂的售價加諸於每一個打工人。

若如此,我倒寧願這些文化商業們,用門票的方式,開誠佈公地向大眾表達自己的困境。

於景區和文化商業體來說,收門票錯了麼?

並沒有。

於遊客和打工人來說,質疑錯了麼?

也沒有。

他們雙方彼此需要,又固守彼此的利益,才會造成『門票』的困局。

TWO./

門票

口碑和生存的博弈

『門票』的本質,其實就是一場遊客口碑和主體生存之間的博弈。

隻有找到口碑和生存的平衡,一個文化商業才能安穩地向前發展。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門票的更高要求,實則也是在倒逼產業發展。

當我作為遊客,支付了門票,代表著我購買了對應價值的服務。

也因此,遊客有權利對文化商業主體提出更高的要求。


圖片來源:唐時良辰

以『長安十二時辰』為例,與其門票同步推出的,是街區的整體升級。

最受歡迎的大唐樂舞節目《霓裳羽衣舞》每日場次由原先的一天4場,增加到7場;極具異域風情的樂器演奏與舞蹈節目《絲路風情》也由原先的一天1場,增加到5場;樂器演奏節目《大唐梵音》在每日也增加了1場,除了精品節目的場次增多、時長加長,表演人員也做了相應的增加,場面更宏大熱烈。

圖片來源:小紅書

同時,沉浸式劇本遊戲《大唐永不眠》會在每晚街區閉市後,拉開序幕。

兩杯奶茶錢的門票,換來的是遊玩方式的改變,視覺享受的升級和其他服務及購物體驗的升級。

這種促進顧客反向督促的門票收取方式,才能讓品牌和產業在大浪淘沙裡得以存留。

河南洛陽龍門石窟。

即使先降價又反悔,這裡的遊人也還是源源不斷 / 網絡圖片

相較之下,袁家村等一類無門檻的『0門檻消費付費』式街區,則會面臨更大的創新動力疲軟問題。

街區認為客流營收下降,是商家的原因,而商家則會丟鍋給街區。

若無法得到有力的解決,那麼這類文化街區,更多會走隻針對外地人的純旅遊路線,或在『門票』問題種糾結往復,最終被時代吞沒。

THREE./

停擺→重啟→停擺

還撐得住嗎

疫情的出現,對商業、旅遊業的打擊可謂突如其來,並且反反復復。

西安乃至全國的『長安十二時辰』們,都在疫情裡停擺,重啟,再停擺,再重啟。

走走停停,建了三年才走到大眾的視野之中。

疫情對文化商業而言,困難有之,但也放大了行業發展的脆弱之處,也正因如此,文化商業得以更深層次的變化得以加速推進。

疫情前人頭攢動的國慶/網絡圖片

『無預約、不出遊』已經成為生活常態,依靠大數據等手段,街區能實現精準的人流管控,管理部門也可依此提高管理服務效能。

大唐不夜城的人頭擠人頭已經成為了坊間的經典段子。

人們再也不願意在節假日出門,因為光是想到人頭攢動的盛況,就心煩意亂。

正因此,門票預約制應運而生。

節假日人山人海的大唐不夜城/網絡圖片

有人可能會問:『預約就行了,不要門票豈不是更好!』

但一些人非正義的『主觀能動性』,會把本來美好的設想擊碎。

施行預約制的北大,清華,本是一票難求,但沒有預約的遊客只要在門口溜達一會兒,就會有黃牛用20塊錢一個人的價格,帶你進門。

既違背了預約制的美好初衷,又讓原本單純的學校魚龍混雜。

清華大學/網絡圖片

不僅清北,一切限制人流的遊覽場所都有逃不掉的噩夢——黃牛。

他們的存在,擾亂了一切本該設定好的秩序。

自從『長安十二時辰』上線,我就從沒預約成功過。

但朋友圈裡的黃牛手上,倒是都攥著大把的名額。

票價都在40,50一張。

門票,成了一個隔離黃牛,達到人流管控的門檻。

對於我個人來說,花錢,就當買個省心。

錢與其給黃牛,不如給官方,至少這個錢還能升級一下他們的設備。

2017年10月2日,雨中的夫子廟依舊人流如織。

夫子廟景區免票人頭密密麻麻 / 網絡圖片

不知道什麼時候,白嫖和羊毛成了褒義詞。

買到比付出價值更高的東西或享受,也成了人們追捧的潮流。

但我相信,任何時候,『便宜沒好貨』這話永不過時。

我們接受門票,不是『共情資本』,而是想要挺直腰板,表達訴求。

我們不能既要求『長安十二時辰』們不盈利,又要求他們提供優質的服務和享受。

我們也不能既抨擊遊客要求高,又想要他們從兜裡掏錢。

門票本無罪,有罪的是想要白嫖的人和隻想賺錢從不提升服務的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