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雲南頻道
上海市崇明區自2017年結對雲南省臨滄市滄源佤族自治縣開展東西部協作和定點幫扶以來,聚焦產業、消費、就業、教育、醫療等經濟領域和重點民生領域,堅持『輸血』與『造血』相結合,以精準有力的舉措和『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氣魄,為佤山的美麗蝶變、走向共同富裕道路,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亮麗數據彰顯民生情懷
翻開2017年以來上海市崇明區對口支援滄源縣項目資金匯總表,一組亮麗的數據映入眼簾:幫扶資金逐年加大,2017年1150萬元、2018年2200萬元、2019年3200萬元、2020年3400萬元、2021年6849萬元;幫扶項目涉及領域逐漸增多,涵蓋產業發展、村級功能提升、村級集體經濟壯大、文旅融合、現代化邊境小康村打造等多個方面。
滬滇幫扶項目的順利實施推進,不僅保障了滄源縣如期實現脫貧摘帽出列目標,還大大加速了鄉村振興進程,為滄源實現跨越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是項政治工程和民生工程。
崇明區領導幹部在充分調研、吃透縣情,全面了解滄源各鄉《鎮》村情、民情的基礎上,始終堅持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因地制宜,不斷打造亮點,創出特色,以點帶面,全面推開,打造出滄源樣本,走出了一條幫助佤族等『直過民族』地區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新路子,書寫出『山海情深,心手相牽,幸福佤山』的華麗篇章。
夯實產業根基 壯大集體經濟
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全靠產業支撐。
5年來,上海市崇明區先後在班洪鄉、勐來鄉、糯良鄉、單甲鄉、勐董鎮、勐省鎮等鄉鎮,投資興建種養殖基地,大力培植打造養豬、養雞、肉牛養殖、養蜂等產業,以及辣椒、草莓、百香果等蔬菜瓜果種植,培植『文旅融合』『農旅融合』等新興產業,以『村集體+合作社+農戶』『村委會+基地+大戶』『公司+基地+農戶』等模式開展運營。
依靠滬滇幫扶項目打造的『椒基地』『牛產業』『甜蜜蜜《養蜂》』以及旅遊公司、演藝公司,在堅持黨建引領發展的基礎上,大大夯實了村級集體經濟實力,助推滄源村集體經濟從無到有、由弱到強,實現提質增效的華麗轉變。
一組數據最有說服力:截至2021年底,滄源縣村集體經濟總收入2504.04萬元,經營性收入從2016年的288.65萬元增加到1645.48萬元,93個行政村《社區》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全部達5萬元以上。
村級集體經濟的壯大,既破解『無錢辦事』『無人可用』問題,又激發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凝聚力、創造力,有力助推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順利實施。
打造現代化邊境小康村
碧空如洗,藍天白雲,筆直的油路兩側,鮮花盛開,瓜果飄香,翠竹婆娑,巨大的榕樹、階梯式棧道……走進滄源勐董鎮龍乃村上龍乃組,仿佛讓人置身仙境的感覺,一幅現代化邊境小康村景象呈現在眼前。
2021年,滬滇幫扶項目在勐董鎮龍乃村上龍乃自然村投入689萬元實施邊境小康示范村建設。
建設內容包括:新建村民活動室,建設友誼廣場,新建活動廣場和舞臺,新建飲水入戶管網6000米、新建飲水主管5000米、新建戶廁排污管道5000米、新建成品塑料檢查井160座,實施文化活動室、衛生室修繕,安裝路燈80盞、修建水沖式公廁2座、新建寨門1座;修繕產業路5000米,新建擋墻550立方米。
該項目的實施,將上龍乃打造成省級邊境小康示范村,極大提高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水平,人居環境大幅提升。
據黨總支書記趙愛軍介紹,龍乃村有6個自然村11個村民小組350戶1397人,是一個典型的抵邊村寨。
2020年實施沿邊小康村建設後,雲南省委、省政府把龍乃村定為『睦鄰友好型示范村』加快建設步伐,整合發改、民宗、扶貧等項目資金,打造現代化邊境小康村,2021年11月17至18日,全省現代化邊境小康村建設現場會在滄源召開,上龍乃村作為來賓現場觀摩點備受關注。
『感謝各級黨委政府和滬滇項目的幫扶支持,讓村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民生產生活條件的極大改善,更加堅定了我們鎮守邊關的雄心。
守邊有我,請黨放心』趙愛軍激動地說。
如今,龍乃村已成賓客遊人爭相參觀學習考察的好地方,全省現場會召開以來,已接待200餘場次到這裡考察學習的代表團。
5年來,上海市崇明區為了佤山的明天更加美好,出資引資,傾情幫扶,情暖佤山。
悠悠阿佤山,見證著崇明人在滄源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路上,用愛心與責任交出的一份圓滿答卷。
《羅新祥、關汪武、王永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