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吊兒郎當,沒人覺得他會有出息,可算命的說:他可以主宰亂。

曹操是漢朝宰相曹參的後世子孫,宦官曹騰是他的爺爺,曹嵩是他的父親,而曹騰在漢室宮廷是個頗有名望的人,他伺候過四代皇帝,到了漢桓帝時皇帝感念他為歷代皇帝的付出封他做了費亭侯,而他的養子曹嵩則在他百年之後繼承了侯爵,漢靈帝的時候做到了太尉,可見漢靈帝對曹嵩有多重視。

曹操雖說出生於宦官世家,但是也算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家族背景並不比一般朝臣低。

曹操年輕的時候就顯示出非凡的聰明才智,隨機應變的能力很強,並且做事很有頭腦,不過他比較任性,在旁人看來有點吊兒郎當,很多人認為以他當時的表現成年後基本上不會有什麼大的建樹。

不過還是有幾個人對曹操寄予厚望,他們覺得曹操並非一般人,長大後定有一番作為。

梁國的橋玄就認為曹操註定是平定天下的大人物,南陽的許劭也認為漢室滅亡以後能平定天下的一定是曹操。

周圍的人對曹操的評價呈兩極分化,有個算命先生則說曹操是亂世梟雄,沒想到一語中的。

其實曹操還是很有些真才實學的,雖然不大喜歡讀書,可是他對於軍事方面的知識非常感興趣,他看的書籍大多數是和兵法有關的,甚至還抄錄了各種兵法韜略,其中流傳下來的《魏武註孫子》這本書就是關於他對《孫子兵法》的詳細註釋。

他從洛陽北部尉做起,後來更是掌管了洛陽的治安。

洛陽為東漢當時的都城和最大的城市,有權勢的人都住在這裡,他們仗著自己的身份飛揚跋扈,所以曹操上任之初很難開展工作,朝廷的官員大多保持著中立的態度,甚至互相包庇的情況也存在,可以說洛陽官場的風氣很不好,給治理增加了難度。

不過這些並沒有嚇到曹操,新官上任以後他大刀闊斧的對洛陽治安問題展開了治理。

他不僅完善了漢朝治安方面的法紀制度,還要求手下的人一定要嚴格執行,不能徇私舞弊,為了起到震懾作用,他還制造了殺威棒,放在衙門外面,只要是有人違反禁令,就當眾用這些大棒懲罰犯錯的人。

這樣的方法很奏效,洛陽的風氣逐漸好了起來,即使有為非作歹的人也不敢明目張膽行兇。

當然還是有不開眼的人存在的,比如蹇碩的叔叔他根本沒把曹操制定的禁令放在眼裡,宵禁以後還上街遊蕩,曹操發現後用大棒打死了他,整個京城都被震動了。

蹇碩是誰?

他是漢靈帝最信任的宦官,不僅握有兵權還是漢靈帝的托孤大臣,連蹇碩的叔叔都敢棒殺的人怎麼不會讓人害怕?

普通人輕易不敢違規,而一些權貴行事上也變得小心翼翼,害怕自己不小心引來禍端,但是曹操的這個行為到底是得罪了和蹇碩,他把曹操調離京城,下放到縣城做了縣令。

讓人奇怪的是蹇碩並沒有殺了曹操給自己的叔叔報仇,他不僅活著離開了洛陽還做了地方上的小官,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從家庭背景上來說曹操和蹇碩都屬於同一陣營,他們都出生於宦官家族,按輩分曹操還是蹇碩的叔叔,當然這些並不是蹇碩不殺曹操的根本原因,更深層次的原因在於曹操的祖父曹騰。

他是四朝元老,是漢室地位最尊貴的大太監,漢順帝和漢桓帝時期官拜大長秋、中常侍,最重要的是他雖然擁有很大的權利可是口碑很好,有權有勢的人說起曹騰滿口誇贊,一些看不起宦官的士族對他也挑不出毛病,可見曹騰在人際關系方面做得很好。

史料記載曹騰入宮後與一吳姓女子結為『對食』,二人收養了曹嵩,漢靈帝時期操縱政權的十常侍都是曹騰的孫輩,他們比蹇碩還要高上一輩,曹操自然就是蹇碩的『叔叔』了。

親叔叔的死肯定讓蹇碩恨極了曹操,可是鑒於曹操的爺爺曹騰在宮裡多年累積的地位和人脈,他根本不敢對曹操下毒手,即使蹇碩深受漢靈帝信任,但是他的地位和曹騰根本無法相比,充其量隻能算是太監中的二流人物。

所以蹇碩最多隻能把曹操調離京城,而不敢對曹操有什麼實質性的傷害。

從這件事上我們可以看出曹操有異於常人的膽略和氣魄,在洛陽那樣的大都市裡,有錢有權的人遍地都是,即使他們做出什麼不合規矩的事情,官員也不敢給他們定罪,因為誰也不知道這些人的背後是哪些勢力在撐腰,萬一不小心還會給自己帶來災禍,他們自然不敢輕易得罪這些人。

而曹操不僅不害怕得罪權貴,還制定了相應的規則,只要犯錯就會被懲罰,在當時的官場來說曹操是個難得的好官,也正是因為他的這份膽識和魄力,才讓他在之後成就了自己的一番霸業,建立了曹魏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