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趙光義遇到一件棘手的事情,儲君之位始終處於懸空的狀態,他怕,怕自己百年之後,王位更迭出現問題,導致大宋王朝出現動蕩。
按照歷來傳承王位的規矩,嫡長子繼承王位可以免去諸多不必要的麻煩,減少宮廷的流血鬥爭,長子趙元佐像極了年輕時候的自己,英俊瀟灑,驍勇善戰。
可惜前不久發生了一件令人擔憂的事情,趙元佐為叔叔趙光美求情,求自己饒過其性命。
得子如此,卻不懂自己的良苦用心。
當初大哥趙匡胤駕崩後,自己登基就有閑雜人等說閑話,憑借大臣兄終弟及的言辭才堵住了天下人的悠悠之口。
托詞也可以成為他人的借口,弟弟趙光美仍在人世間。
按照原來的說法,百年之後的皇位繼承人畢竟是他,如此一來長子元佐又將如何安置呢?
因此他通過一些政治家們常用的手段,提前幫助兒子解決了登基路上的障礙。
沒了弟弟,皇位自然不會落到弟弟的頭上。
令人感到遺憾的兒子將殺弟的罪名強加到自己身上,不肯接受這沾滿鮮血的皇位。
或許趙家人的血液裡藏著仁義的基因,他們不願殺戮出現在自身的生命歷程之中。
趙元佐瘋了,時常在府中說一些瘋話,做一些瘋狂的舉動,甚至引起一場火災使得府邸受損。
宋太宗萌生了另立太子的想法,長子已經不適合繼承皇位,次子趙元僖可堪大任,誰知命運又在此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
次子趙元僖於二十七年去世。
皇位隻能在長子趙元佐和三子趙元侃之間選擇,然宋太宗不願選擇已經幾近癲狂的長子。
於是他想到了《水滸傳》開篇提到過的仙人——陳摶。
陳摶乃唐朝末年出生的人物,此人以善於占卜、長壽聞名世間。
相傳老祖四五歲時仍舊不能言語,家人誤以為老祖乃癡傻一類的人物。
卻不想老祖後來在家鄉的河邊遇到一位老婦人,老婦人喚了一聲他的姓名:陳摶。
老祖倒也不怕,跟隨老婦人的腳步到了山中的某個洞穴。
據說老祖出來以後,聰明靈慧達到了其他孩童難以望其項背的地步。
按照唐宋時期的學風,但凡男子都須立下光宗耀祖的誓願,那樣的男子才算得上真正的有擔當,有責任,有夢想。
老祖也不例外,憑借出色的天賦和日常的勤苦他讀遍諸子百家的思想,同時涉略九流,一肚子的學問博得個進士自是不再話下。
不想唐朝末年社會黑暗,老祖的本領抵不過人家的關系網,最終老祖名落孫山。
之後的老祖便棄了功名利祿,一心求道。
這期間他寫下多部流傳至今的著作,有《指玄篇》、《胎息訣》和《太極圖》等。
外界的風雲卻沒有因為個人的選擇而停止,唐朝在907年宣告了滅亡,之後中國進入另外一個亂世——五代十國。
老祖一邊修道,一邊眼看著受苦受難的百姓,他在等一個英明君主的出現,他知道那個人一定會在不久的將來出現。
悠悠世間自有其運行的規律,如同荀子所言: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五代之一後周的君主周世宗柴榮曾經向你請教過問題,柴榮見他乃世外仙人,故而第一個問題有些戲謔的意味。
『道長可會點石成金之術?
』
『不會,陛下乃四方之主,不求定國安邦之大計,卻在乎如此小道,可惜可嘆!』
柴榮畢竟是五代時期的雄主,立刻欠身道歉,表示自己的冒犯,老祖揮揮手手表示自己渾不在意。
之後陳橋兵變趙匡胤登基為帝,陳摶老祖大笑著說道:『萬民有救矣』
宋太宗即位後試圖收復被石敬瑭割去的幽雲十六州,發動了高粱河之戰,老祖勸他及時止戰,宋太宗一意孤行,結果導致宋軍慘敗。
自此以後宋太宗對老祖深信不疑,起初他像其他帝王一般,決定用高官厚祿留下老祖,均被老祖一一拒絕。
宋太宗本人也好延年益壽之法,多次詢問老祖駐顏之術,老祖以帝王日理萬機為由,勸太宗皇帝將心思放到國事,萬萬不可效仿晚年的秦始皇,耽於長生之道無法自拔。
種種言行使得皇帝更加佩服他。
因此在遇事不決的緊要關頭,他再次想到了陳摶老祖,此時的老祖已經是百年高齡,在大宋的疆域內名聲在外,深得百姓信任。
陳摶隻身前往宮中,聽到太宗皇帝的疑慮後,他沉默了一會兒,而後說道:『陛下,為了黎民百姓,老道願意助一臂之力』
皇帝問他如何解決?
他告訴皇帝如此這般,定然可以使得天下臣民信服。
次日,老祖出現在開封城熱鬧的街頭,仙風道骨引來眾人的圍觀,一傳十,十傳百,皆言老祖到了開封城,百姓對命運有疑惑者紛紛前來詢問,如何趨利避害。
老祖見蕓蕓眾生依舊如此,不做嘲諷言語,而是言道:『多行善事!』
對於一些遇事不決的人,他則顯示自己的占卜能力為你預測吉兇,幾句話下來引得一幹人等嘖嘖稱奇,眾人皆言:『老祖所言,絲毫不差』
他邊說邊走,來到一處王府,王府門口蹲著兩隻雄壯的獅子,老祖故意停下腳步,說道:『此門戶隱隱有王者氣象。
請問此乃何人的府邸?
』
百姓說:『當今聖上的三王子』
老祖走進門戶,趙元侃的兩位心腹大臣早已恭候多時,老祖一見兩人面相,即可退出。
眾人喳喳,不解,問道:『老祖何不為皇子卜上一卦?
』
老祖說道:『你們不懂,方才我見庭院中的二人,乃是將相之才,手下都是如此貴不可言之相,更何況是他們的主子呢?
』
老祖的話很快傳到開封城各個地方,趙元侃自然而然被封為太子,後來他改名為趙恒,也就是宋朝的第三位皇帝——宋真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