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把易經當教材。

其實世上並沒有《易經》這部書,我們平常所說的易經實際上是三部書,即《連山》、《歸藏》、《周易》。

目前,《連山》、《歸藏》兩部書均已失傳,傳世的書籍僅有《周易》一部。

易經是周文王所撰,所講者影響最為廣泛的莫過於八卦之說。

據《左傳》記載,楚靈王曾稱贊左史倚相:『是良史也,子善視之,是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

由此可知,過去稱『易經』為『三墳』。

為何不將易經當作教材?

其實答案很簡單,今天我們讀僅剩的一部易經經典《周易》會發現,《周易》不僅難以理解,內中文字更是晦澀難懂,許多生字若不查詢字典根本無法閱讀,更何況去理解它的意思了。

古人閱讀《周易》,主要用於占卜、風水之事,有時也用來預測國家大事,以及研究日月星辰的變幻。

這其中的學問深不可測,不可模仿。

幾千年的中國歷史在《周易》上有所成就的人不過三五人,而他們的後人之中也沒有人能夠繼承他們的學識和經驗。

故而到今天為止,《周易》已經成了徹底的神書,今人再做對《周易》的研究很難再有所突破了。

既然如今社會上沒有所謂的權威能夠完全理解《周易》中所講述的內容,我們又如何將《周易》作為教材來講課呢?

如果強行將《周易》納入課程,主講老師的一家之言恐怕也隻能說誤人子弟。

筆者素來贊同有人利用自己的天賦和學識來做《周易》的研究。

從古至今,對周易的研究一直都是一門秘技,很難有人能說的清。

隻有讓自己的思維沖突牢籠,在自由的世界中翱翔,恐怕才能夠理解《周易》中的隻言片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