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命先生在算命時,有時口裡總常掛著這人的性情脾氣怎麼樣怎麼樣,興致來時,還會發一番有關其人相貌的高論。
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五行推人性情,隻在日上時上,而以自身的日柱五行為主,並且不論納音。
對此,命書自有一番有趣的說法。
【木】東方震位,木號青龍,名曰曲直。
五常主仁。
其色青,其味酸,其性直,其情和。
旺相,主有博愛側隱之心,慈祥愷梯之意,濟物利人,恤孤念寡,直樸清高,行藏慷慨,豐姿秀麗,骨格修長,手足纖膩,口尖發美,面色青白,語句軒昂,此則木盛多仁之義。
休囚,主瘦長發少,拗性偏心,嫉妒不仁,此則木衰情寡之義。
死絕,則眉眼不正,怪音鄙嗇,肌肉幹燥,項長喉結,行坐不穩,身多敬側。
遇火色帶赤,見土色帶黃,逢金色帶白,見水色帶黑。
其餘四行例見。
【火】火屬南方,名曰炎上。
五常主禮。
其色赤,其味苦,其性急,其情恭。
旺相,主有辭讓端謹之風,恭做謙和之義,威儀凜烈,淳樸尊崇。
面貌上尖下闊,形體頭小腳長,印堂窄而眉濃,鼻準露而耳小。
精神閃爍,語言急速,性躁無毒,聰明有為。
太過,則聲焦面赤,搖膝好動。
不及,則黃瘦尖楞,詭詐妒毒,言語妄誕,有始無終。
【土】土屬中央,名曰稼稿。
五常主信。
其色黃,其味甘,其性重,其情厚。
旺相,主言行相顧,患孝至誠,好敬神佛,不爽期信,背圓腰闊,鼻大口方,眉常目秀,面肥色黃,度量寬厚,處事有方。
太過,則執一古樸,愚拙不明。
不及,則顏色憂滯,面偏鼻低,聲音重濁,事理不通,狠毒乖戾,不得眾情,顛倒失信,鏗嗇妄為。
【金】金屬西方,名曰從革。
五常主義。
其色白,其味辛,其性剛,其情烈。
旺相,主英勇豪傑,仗義疏財,知廉恥,識羞惡,骨肉相應,體健神清,面方白凈,眉高跟深,鼻直耳紅,聲音清亮,剛毅果決。
太過,則好勇無謀,貪欲不仁。
不及,則督吝貪酷,事多挫志,有三思,少決斷,克薄內毒,貪淫好殺,身材瘦小。
【水】水屬北方,名曰潤下。
五常主智。
其色黑,其味咸,其性聰明,其情良善。
旺相。
則機關深遠,足智多謀,學識過人,詭詐無極,面黑光彩。
語言清和。
太過,則是非好動,飄蕩貪淫。
不及,則人物矮小,行事反覆,性情不常,膽小無略。
對於這種五行配人性情相貌,大致逢生旺的好,逢死絕的差,此外如有太過或不及的,也都因為失掉了中和之美而流入偏執一路,成不了上品的人格。
由於五行配人性情相貌,內容較雜,為了鉤玄提要,便於記憶,前人也有把這概括起來,編成小賦的形式。
《宰公要訣》說:『智高量遠,蓋因水處深源;篤信守仁,隻因土成山嶽;仁慈敏厚,木成甲乙之方;性速辨明,火應丙丁之位;譽高義重,因金歸合庚辛。
處於中者,正性不移。
或盛或衰,性情變易。
水乘衰敗,性昏無賴;土力太微,蔽執寡用;木歸塞地,太柔而治事無規;火數未興,小辨而太傷無決;金當淺薄,雖義而有始無終』《子平殘》說:『美姿貌者,木生子春夏之時;無智識者,水固於醜未之日。
性質聰明,蓋為本象之秀;臨事果決,皆因金氣之剛。
五行氣足,體必豐肥;四柱無情,性多頑鄙』《指迷賦》也說:『文章明敏兮,定顏火盛;威武剛烈兮,乃是金多。
木盛則懷側隱之心,水多則抱機巧之智。
至土之性,最重為貴』這些口訣,易讀易記,並且角度不同,可以彼此補充,所以很受歡迎。
然而,在正式算命中,一個人四柱八字所柔受的五行,又總常常和這裡描繪的一些性情相貌對不起號來,有的甚至還出入很大,來個一百八十度的截然大相反。
所以陳素庵《命理約言》說:『舊分五行論人性情,此不可拘。
如木主仁壽慈,然有成局入格之木而不仁者矣;金主肅殺,然又有得時乘勢之金而不殺者矣』為此,陳氏認為,『須先看柱中神情氣勢,或正大,或光顯,或純厚,或英發,皆賢人也。
或偏
駁,或晦昧,或剛戾,或卑瑣,皆不賢人也。
又看取格取用,或中正顯白,無所貪戀包藏,或奇巧隱曲,多所牽合擦取,則性情大端可睹矣。
然後以五行推之,深則見其肺腑,淺則得基概。
其有始正而終邪,始駁而終栓者,則行運使然耳。
至於二德多善,貴人多賢,空亡多虛,劫殺多暴,理之所有,然執一端取斷,亦不驗也』
大致人們更多的則是根據日常接觸,把仁而有博愛側隱之心,直樸清高,骨格修長的人說成是秉有木性氣質;把禮而有辭讓端謹之風,精神閃爍,聰明性急的人說成是秉有火性氣質;把信而言行相顧,忠孝至誠,背圓腰闊,面肥色黃的人說成是秉有土性氣質;把義而英勇豪傑,仗義疏財,體健神清,面方白凈的人說成是秉有金性氣質;把智而機關深遠,詭詐無極,面黑光彩,語言清和的人說成是秉有水性氣質。
這樣,就把八字五行硬性相配的說法,給反因為果,反果為因地顛倒過來了。
有趣的是,早在中國第一部醫學典籍《黃帝內經》中,也有與這相類似的通過陰陽五行原理,把整個人群劃為二十五種人的做法,並不厭其繁地詳細記述了每一種人性情形貌的大致情況。
不過由於這是醫學上用以研討各種不同類型的人的性情脾氣,從而為治療服務的一種學術體系,所以不可和這裡的五行劃分劃上等號。
然而無論如何,如果從根本上作進一步考察,則又由於中國古代陰陽五行哲學原理廣泛深入於每一學術領域,所以兩者在貌似不同之中,又有著本質上驚人的相同一面。
易藝閣-文易居士/文 微信:819688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