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為群經之首,設教之書。
中國早期社會由於生產力低下,科學不發達,先民們對於自然現象、社會現象,以及人自身的生理現象不能作出科學的解釋,因而產生了對神的崇拜,認為在事物背後有一個至高無上的神的存在,支配著世間一切。
當人們屢遭天災人禍,就萌發出借助神意預知突如其來的橫禍和自己的行為所帶來的後果的欲望,以達到趨利避害。
在長期的實踐中發明了種種溝通人神的預測方法,《周易》就是在這種條件下產生的。
易經的作用是用來預測未來的吉兇,未來是什麼樣的我們不知道,可不可控我們也不知道,但是,如果《易經》能夠預測未來,在理論上就必須滿足一些條件:
我隻說一下自己的猜想:
猜想一:
世界萬物之間都以一種場的形式存在著聯系。
這種聯系無視規則和空間,我們目前的認知表現出來的就是蝴蝶效應。
猜想二:
傳遞這種聯系的波速超過了光速,以愛因斯坦的理論說就是超越了時間,所以這種聯系會影響未來。
猜想三:
存在一種解碼器,在解析過去的基礎上去解碼世界萬物的這種聯系。
易經就是這種解碼器的原型,也就是第一代產品,使用起來很復雜而且準確率也不能完全保證,並且這個解碼器的產品制造說明書也丟失了。
猜想四:
依據猜想一,你每做的一件事、甚至一個念頭都會對未來產生影響,因此,用解碼器所測的未來隻是你在測之前的未來,測完之後未來就已經變了,預測這個事件本身已經對未來產生了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