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來為啥不滅掉孫悟空,而是將他壓在五行山下?悟空成佛後才明白。

《左傳》中有這樣一句話:”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人生在世,沒有人是十全十美從來不犯錯誤的。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可貴的是知錯能改。

《西遊記》中孫悟空曾經因為大鬧天宮犯下大錯,被如來佛祖用五行山封印了五百年。

那麼,為何佛祖不直接將他滅掉,而選擇將他壓在山下呢?

悟空也是等到成佛之後才頓悟。

封印悟空的心魔

《西遊記》中對於孫悟空而言,除了去方寸山求學之外影響最大的就是大鬧天宮這件事情。

孫悟空為何要大鬧天宮呢?

其實歸根到底是因為孫悟空的心魔。

正如《西遊記》第七回的標題所暗示的”五行山下定心猿”。

此處的”心猿”其實也就是所謂的心魔,或者也可以說是”心猿意馬”中的”心猿”,指的就是孫悟空那難以控制的心思,孫悟空已經動搖了初心。

所以,如來佛祖想要用五行山壓的不是孫悟空這齊天大聖,而是他心中的”心魔”,是他那無處安放的浮躁內心。

五行山”的名字也很有含義,”五行”代表古代哲學世界中天地的本源,也就是組成大千世界的”金木水火土”,同時”五行”也象征著佛教中的”貪、嗔、癡、慢、疑”。

彼時大鬧天宮的孫悟空正是因為逃不過”貪、嗔、癡、慢、疑”這五個字,這便是孫悟空的心魔。

如來佛祖所用的不僅有”五行山”還有”六字真言”。

據說這”六字真言”可以關閉六道生死之門,還能使所有的神仙聽從指揮。

“六字真言”其實就是一個心咒,能困住所困之人的心。

五行和心皆困,六門皆關,悟空即便法力再高強,失去了逃離的激情,也無法逃出這禁錮之中。

或許在這五百年之間,只要孫悟空想,動一動法力就能從這五行山下逃脫,畢竟當唐僧路過的時候,孫悟空告訴唐僧將帖子撕掉就可以救自己,而唐僧之前,有許多人經過孫悟空都沒有求救。

再者隻是輕輕地將寫著”六字真言”的帖子掀開,孫悟空就直接可以出來了。

可見,孫悟空並非不能逃脫,而是早已沒了逃脫的心魔。

孫悟空被如來佛祖打倒的,不僅是大鬧天宮的能力,還包括大鬧天宮的戰鬥鬥志。

悟空被壓在山下的也是如此,不僅是人,還有著一直控制自己行為的心。

改正錯誤的機會

一開始孫悟空隻是一個小小的”弼馬溫”,孫悟空嫌棄這個官職小於是反下天庭。

第二次上天時,孫悟空自封為”齊天大聖”,然而玉帝讓他看守蟠桃園。

這齊天大聖看守蟠桃園,怎麼指望他能不搗亂,當然是將所有的大桃子都吃光,並且自顧自地睡了起來。

恰好,王母娘娘要開一個蟠桃會,於是派七仙女來摘桃子。

齊天大聖於是問道這蟠桃會都請了什麼人?

七仙女將所有神仙的名字說了一遍以後,齊天大聖就不高興了,因為並沒有邀請他,”我乃齊天大聖,就請我老孫做個席尊,有何不可?

彼時的齊天大聖還是一隻特別任性的猴子,當即就跑去宴會上面喝禦酒、大鬧蟠桃宴、盜取仙丹。

吃了太上老君剛練好的幾顆仙丹以後”丹滿酒醒”了,孫悟空才想起自己犯了什麼錯誤”這場禍,比天還大,若驚動玉帝,性命難存”於是孫悟空拍拍屁股就回到花果山了。

齊天大聖這一鬧,不僅破壞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宴,還欺負了太上老君,大家一起告到玉皇大帝那裡,玉皇大帝也覺得自己的面子沒了,當即派一眾天兵天將去花果山捉拿他。

從玉皇大帝下令讓人捉拿他的那一刻開始,其實三界就已經沒有齊天大聖的容身之處了。

孫悟空錯了嗎?

大鬧天宮確實做錯了,一開始孫悟空的初心是想要通過學習本領去保護自己花果山的猴子猴孫們,但是學成本領以後,他開始不滿足最初的初心。

發現自己在天庭並不受重視時,孫悟空開始迷茫了,並且無意之中做出很多破壞三界和平的事情。

對於天庭許多人來說,孫悟空必須滅掉,但是對於如來佛祖而言,孫悟空還是一塊可以雕磨的”璞玉”。

如來佛祖將孫悟空壓在五行山下,目的就是想將孫悟空從眾人手中救下,給孫悟空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重拾初心,方得始終。

不負所望,孫悟空在五行山下壓了五百年以後,也確實改變了自己。

《西遊記》第八回中,觀音來到五行山時,孫悟空說道:”我已知悔了,但願大慈悲指條門路,情願修行。

“不像八戒和沙僧,孫悟空的修行,更是修心,西天取經之路是因為他已經知錯並悔改,情願修行。

幫助孫悟空開啟真正的智慧

如來佛祖用五行山壓住孫悟空的時候,用了封印”六字真言”鎮住孫悟空的法力。

在佛學中,這六字真言中的六個字代表的是觀音菩薩普渡眾生所用的微言大義,代表了不同的智慧,可以破除癡愚,也可以成就一切。

因而,如來佛祖將孫悟空壓在五行山下,並用了”六字真言”封印他,其實是為了幫助孫悟空悟到”六字真言”背後的大義,開啟真正的智慧。

孫悟空心中所謂的心魔,其實不過就是這世間的繁華太多,選擇太多,因果太多,悟空無法從花花世界中看清真正的自我。

正如菩提老祖給孫悟空取的名字所言,孫悟空隻有做到真正的”悟空”,才能算是真正求學成功。

壓在五行山下的五百年,這段時間裡,孫悟空其實獲得的是一個思考的時間,如來佛祖希望孫悟空在山下悟得空性,也就是佛性,看清萬物本質,不要執著於世間的虛妄之相。

最終孫悟空隨唐三藏取經成功之後,如來封了孫悟空為”鬥戰勝佛”。

“鬥戰”指的是修行精進,而”鬥戰勝”指的是”鬥戰殊勝”。

鬥戰勝佛”指的不是孫悟空能力有多強,如果單純看能力,在三界之中,無論是”燃燈古佛”還是”彌勒菩薩”都不是孫悟空能匹敵的。

但是孫悟空能獲得這個稱號,歸根到底是他能戰勝自己的內心,做到全終全始。

我們往往意想不到的就是,其實戰勝敵人不難,要戰勝自己的內心才是最難的。

修行過程中,必然少不了出現心魔的幹擾,而孫悟空悟到了”六字真言”,克服了自己的心魔,無論順境還是逆境都能無所畏懼地走向正道。

也正因為孫悟空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完成了心的修煉,在封為鬥戰勝佛以後,頭上的緊箍也就自動消失了,因為此後的孫悟空再也不需要靠外物來壓制自己,他已經可以自己掌握自己的內心。

也正因此,孫悟空在成佛以後才頓悟如來佛祖最開始不是用金缽盂罩住他也不是直接滅掉自己,而將自己壓在五行山下的目的。

如來佛祖給了孫悟空的不僅是一座壓制他的”五行山”和封印他的”六字真言”,更是給他改過自新的機會,給他除掉心魔的時間,也是給他成為”鬥戰勝佛”的機會。

修行是沒有止境的,一念成佛,一念成魔,孫悟空正因為悟到其中真諦,才能生命不息,戰鬥不止。

文/竹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