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各分陰陽而有幹支註解。《圖+文》

陰陽二氣的形成,遂分天地,逐一化生出五行,繼而化成了自然界。

根據這種宇宙生成論,跟天對應的是天千,跟地對應的是地支,天天高寥廓,六氣回旋,以成四時。

六氣者,天地四時之氣;地厚幽深,五行化生,以成萬物。

五行者,金木水火土。

一日水,二日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者。

水,應北方子之位,子者,陽之初一,陽數也,故水曰一;火者,南方午之位,午者,陰之初二,為陰數,故火曰二;木居東方,東陽也,三為奇數,亦為陽,故木曰三;金居西方,西陰也,四者偶之數,亦陰也,故金曰四;土應西南長夏,五亦為奇之數,亦為陽,故土曰五。

所以由此推論,則數以陰陽相配而成,萬事萬物皆不能脫離陰陽之變。

五行相生相克,此其自然之理。

十幹十二支,五運六氣,歲月日時,都源自天幹、地支的相互為用。

在天則為氣,故有寒暑燥濕風;在地則成形,故成金木水火土。

形氣相感,而化生萬物,這是大自然變化的規律。

五行又各分陰陽,在天為陽,謂之天幹,五行流行,有燥熱涼寒之變;在地為陰,謂之地支,五行在地,春夏秋冬,有四時流行之序;其所炒用,可謂變化無窮。

古聖賢成和子說:人稟五行以生,順天地之和,食天地之祿,未嘗不由乎五行之所取。

故須辨五行之行,須識五行之性。

何為幹支:

初作幹枝,就是指樹木的幹枝。

天幹,猶如樹木的軀幹,強而為陽;地支,猶如樹木的枝叉,弱而為陰。

陰陽之變,為天、地人,三才,八字命理學又把天幹稱作『天元』,地支稱作『地元』,地支所藏稱作『人元』,而人元的意思是指人處於天、地之間,雖由地之陰氣孕育而成,但必須有天之陽氣化育方能為功,地支暗藏了天幹之氣,使天、地、人三元成為一個統一體。

蔡邕《獨斷》中說:天幹猶如樹木的軀幹,其名目有十,亦為十母,即今所謂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即樹木的枝權,其名目十有二,亦稱為十二子,即今所謂子醜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

稱之為太古天皇氏者,取其天開於子之義;又稱之為是太古地皇氏者,又取其地辟於醜之義也;而還稱之為是太古人皇氏者,取其人生於寅之義。

所以可以認為幹支之名在天皇時開始擬制,而地皇氏又開始確定三辰,劃分晝夜,以三十日為一月,而幹支始各有所配。

而三辰者,日、月、星之謂也。

又由於天氣清輕,所以天幹之氣純一,每一個天幹僅表示一種五行;而地支之氣重濁,所以地支所含五行內容就顯得復雜。

通過以上闡述,《子平真詮》完整地概括了作為八字命理的基本要素,一局二氣三元四氣五行。

『一局』,就是一個命局,八字易象來源於天人合一的理論觀念,說明人生於天地之間,得天地之氣以生,又得天地之氣以長,為萬物之靈,所以《滴天髓闡微》所說:『生者形之始,人之秉氣受形,與天地合其德,煦蘊覆育,機緘流通。

所秉五行之氣有偏全,故萬物之命有吉兇』

『二氣』者,陰陽之氣,天地陰陽相結合,是化育萬物的一種神秘的力量,推動著世界上萬事萬物的此消彼長。

《周易》在提出『一陰一陽之謂道』的同時,還強調陰陽兩者的『相和』。

既要有陰柔陽剛之美,還要兩者和諧。

所以任鐵樵說:『大哉乾元,萬物資始,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乾主健,坤主順』『三元』者,就是天元、地元、人元,謂之三元,亦為三才。

天體的運行,一年四季的輪回。

人生於載天履地之間,皆不能脫離此三元得化育。

三元中的天元,另指四柱中的天幹;地元,即八字的地支;人元,即地支所藏天幹。

處於天地之間的人,生老病死,興衰成敗,都源於三元的造化,稱之為萬物的本源。

其含義包含有在命局中天幹地支相互間的關系,決定著人的命運,把天人合一的理論,應用於四柱命理之中。

『四時』者,即春夏秋冬四季,也就是所謂四象。

四時之氣、互相承載、交錯變化、周而復始地運行,此為天理。

由於五行四時的不斷運行,不斷變化,所以天亦無常理,亦無常道,人的命運必須順應天理的變化。

若悖此理,則有兇無吉。

『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五行之氣,不能偏枯講究中和平衡。

其一、不能越分。

這是中庸的思想,在八字易象中有明顯的反映。

其二、物極必衰。

八字易象還認為:如果五行中有某幾行『太旺太衰』,都會向相反的方向轉化。

其三、要求陰陽平衡,五氣中和。

凡出現陰陽中的某一面,或五行中的某一行,占壓倒性優勢的情況下,就要糾偏,予以平衡。

隻有這樣,才能維持整個系統生生不息的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