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相聲愛好者,筆者一直不太欣賞脫口秀,原因在於這個行當在語言藝術方面的技術含量不太高,至少目前還很難上升到藝術層面,隻能算是娛樂快消商品。
但是,脫口秀行業發展的速度有目共睹,13家脫口秀企業聯合發佈行業倡議書,標志著國內脫口秀產業逐漸走向標準化和正規化,成為社會娛樂市場的重要一員。
與此同時,2022年央視春晚出現了脫口秀節目,雖然效果不佳,但2023年央視春晚又邀請了多位脫口秀演員參加彩排。
此消彼長,作為同樣屬於語言節目的脫口秀這邊流量見漲,那邊老牌的語言節目相聲難免受到影響。
雖然脫口秀目前還撼動不了相聲作為文藝戰線輕騎兵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地位,但相聲行業已經到了必須重視起來的地步。
上一次相聲演員親手培育出了喜劇小品這個競爭對手,把相聲行業擠得夠嗆。
這一次脫口秀的發展也離不開相聲演員的貢獻,然後被擠兌的還是相聲行業。
狼來了2.0版,絕非危言聳聽,但就在脫口秀行業風生水起的時候,相聲行業的表現卻有些亂套,具體表現是整個行業遍地八卦,周邊的相聲評論則到處罵架。
回頭看整個2022年,相聲行業有幾次是因為優秀相聲作品被熱議?
幾乎沒有。
2022年初相聲行業上熱搜的新聞是『郭德綱和京劇演員王夢婷被曝有私生子』。
2022年底相聲行業登上熱搜的新聞是『某喜劇大咖被曝有私生子,高度疑似郭德綱』。
2022年年中被熱搜的新聞又是什麼?
『德雲社演員、郭德綱徒弟陳霄華因犯罪被刑事拘留』。
再擴大一下,嶽雲鵬這幾年最火的熱搜是什麼?
也是被曝光有私生子。
郭麒麟呢?
他是被某女網紅曝光始亂終棄。
作為相聲行業流量最高的德雲社,登上熱搜從來都不是因為相聲作品而是各種花邊新聞和狗血八卦,那其他相聲團體呢?
眾多體制內相聲團體本身就不是輿論關心重點,他們的主要陣地是晚會、慰問等文化戰線演出,除了現場觀眾之外,很少會引起網友關注。
廣播說唱團和各地曲藝團到社區演出,鐵路文工團到工地慰問,煤礦文工團下礦山聯歡,這些演出沒人關心也就罷了,有時候還會被部分網友嘲笑『賣不出票才去慰問』,讓人很無語。
其他民營相聲團體如青曲社、嘻哈包袱鋪在這兩年活得還不錯,新劇場一個一個新開,團隊不斷擴張,問題是,他們做得好活得不錯並不是一些新聞媒體和網友關心的,相反,如果他們經營不好甚至倒閉,『關心』的人立刻就會多起來。
表現在整個相聲行業上,八卦的流量還是遠遠高於作品,這中間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是主觀的,整個行業都缺乏新作品,也缺乏創作優秀作品的氛圍。
郭德綱上一個還能被人津津樂道的優秀相聲作品是什麼?
說來說去還是《我要幸福》和《西征夢》。
苗阜上一個優秀作品是什麼?
《學富五車》?
高曉攀呢?
還是《姥說》?
一些被寄予厚望的年輕相聲演員也沒有超出他們名氣的新作品。
有些人可能不服,哎呀,人家天天都在出新作品,隻是你不知道而已。
對啊,如果這個新作品隻有粉絲才知道,那還能算優秀作品嗎?
筆者認為,對於相聲演員來說,一百段普通作品也趕不上一段優秀作品的影響力,郭德綱說有些同行一輩子隻有一段作品,那話就是忽悠棒槌的。
實際上有些相聲演員一輩子可能創作表演了上百段作品,成名的就那一兩段罷了。
另一方面是客觀的,整個相聲行業的輿論氛圍都是偏八卦的,比起相聲作品來,網友們更關心的是相聲界的八卦新聞,至於相聲作品,反而成了次要甚至非常次要的東西。
除了八卦之外,一些人喜歡相聲演員的人設也超過了相聲作品,以嶽雲鵬為例,他在2021年央視春晚上那段所謂相聲,從作品本身來說屬於非常垃圾的水平,但很多觀眾因為喜歡他的人設,反而會給他套上人設濾鏡,在這種濾鏡下,他們能把垃圾當盛宴吃。
綜合來看,相聲行業出現了一種不好的傾向,寫相聲不如炒人設,說相聲不如炒八卦,說相聲也就掙個小劇場門票錢,炒人設和八卦反而能迅速增加流量,然後上綜藝、演影視。
這種不正之風有演員自身原因,也有外界原因。
再說一個讓人啼笑皆非的事情吧,相聲行業周邊不僅有相聲觀眾,還有相聲研究和相聲評論,在八九十年代,相聲評論和相聲演員的結合是非常良性的。
比如薑昆創作了一段新相聲《想入非非》,不僅需要接受觀眾的考驗,還要接受相聲研究和評論專家們的意見,他們會從觀眾之外的作品格局、格調、內涵和藝術性上去把控和指導,這種指導意見也促成了八九十年代各種經典相聲的井噴出現。
在相聲行業進入流量化時代之後,相聲評論也變樣了。
有些相聲明星成名前還比較謙虛,成名之後根本不願意接受外界的評論和指導意見,相反,他們還要把自己樹立成一代宗師的范兒,還要教育粉絲和觀眾。
比如有些相聲明星的三俗問題早已經成為公論,而相聲行業的反三俗也早已經深入人心,可有些人還是不能正視自己的問題,還要豢養和鼓勵一些自媒體,打著相聲評論的旗號為三俗站臺和翻案。
在個別相聲明星的鼓勵下《這個鼓勵可能是一個關注或一句私信,也可能是中秋節一盒月餅》,一些相聲自媒體已經完全突破了相聲評論的底線,不需要論據,也不需要論證過程,上來就是一頓亂罵,把相聲評論幹成了隔空罵架。
也有比較清醒的看客:有些相聲明星,以前合作的媒體是東方衛視,現在合作的對象是罵架自媒體,都混到這個樣子了,還是不肯正視自己的問題。
在筆者看來,相聲行業存在的問題是綜合性的,炒人設比說相聲吃香,八卦新聞比相聲作品受關注,相聲評論不談相聲藝術改罵架,這些亂象背後還有脫口秀行業的咄咄逼人,也許這就是相聲行業需要面對的又一次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