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冷研作者團隊-披瀾讀史
字數:4138,閱讀時間:約11分鐘
編者按:陣型是軍隊作戰時所采用的作戰隊形,對於冷兵器時代的軍隊而言,合理的陣型可以充分發揮軍隊的戰鬥力,克敵制勝,而以整勝亂、以整勝散在集團軍作戰時更是常態。
正因如此,冷兵器時代的軍事家們都在試圖改進己方軍隊的陣型以獲得軍事優勢。
在歷史上,也不乏依靠完備的陣型以弱勝強的例子。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排兵佈陣是一個復雜的工作,一支部隊的人數經常成千上萬,其對於組織力、協調度的要求極高,這就需要士兵們必須用較多的時間去訓練和掌握。
無論在東方還是西方,陣型的樣式雖然與名字相關聯,但這種聯系有時並不大。
這就意味著,人們如果忽視排兵佈陣的基本原理,僅僅通過名字來想象其形制,那這樣的腦洞產物與真實的陣型往往南轅北轍,因此有些我們異常熟悉,聽上去又不明覺厲的陣型,可能和我們想象中的樣子不太一樣。
最常被人們誤解的,大概就是『圓陣』了。
《孫臏兵法·十陣》有雲:『凡陣有十:有方陣,有圓陣……圓陣者,所以槫也』
『槫《zhuan,二聲》』的意思是『假借為團』,意思是圓陣主要為防禦型陣法,用於抵擋敵人進攻。
《宋史·兵志九》也說:『方陣者內圓而外方,圓陣即內外俱圓矣』
由於圓陣的『圓』字,不少人往往望文生義的認為,圓陣應該是士兵們按照圓形樣式排佈,組成一個實心或者空心的大陣,這似乎也與『圓陣即內外俱圓矣』印證。
然而問題在於,這樣的列陣方法究竟現實不現實。
▲按《南北戰爭三百年》的說法,『圓陣』很有可能是軍隊在被包圍
古希臘比格拉斯學派認為圓是一切平面圖形中最完美的圓形,因為通過圓心豎一根對稱軸,按此軸旋轉至任何角度,都能與原圖重合。
於是問題來了,在敵軍將至,地勢起伏不平的戰場上,一位一輩子可能隻看過一兩本兵書的將領,如何指揮自己手下上萬名目不識丁的大頭兵們,去擺一個讓比格拉斯都贊嘆不已的圓?
當然,他們或許不需要去真的擺成一個哪怕看上去與圓近似的陣型,但實際上,任何與圓、曲線相關的東西,都與陣型本身存在的意義相悖。
▲李靖
軍陣能夠保持強大戰鬥力的關鍵在於整個軍陣協調一致、行動統一,戰陣中的士兵尤其是步兵,限於視野問題,多數時候隻能注意周遭士兵的動向和狀態。
因此,想要做到令行禁止,最簡單也最實用的方式是以中小規模編制結成方陣,注意,這裡說的方陣是指各小隊、中隊組成的小方陣,而非大陣的形態。
如唐李靖兵法中以50人為一組結成的小編隊,或者以3個小編隊組成的中隊,都是這種小單元的方陣元素。
按照谷霎光先生在《古代戰術中的主要陣形一方陣》一文中的論述,由3支小編隊組成的中隊可以組成長方形或者銳型,5支小編隊則可以合為長方形或者橫陣,而9支小隊合為一隊,變化更多,可以組成相對平滑的曲型或者橫隊。
而最終由七軍一同結成的大陣,會因為各部分的形狀不同,呈長方形或者圓形。
因此,古人在實戰中使用的圓陣,絕不可能是平滑如圓的圓形陣,隻是由於相較於長方形的方陣,這才被人們稱為『圓陣』。
▲全戰中的陣型,反倒復現了軍陣以小單位方陣組合的特點
《唐李問對》同樣曾經提到圓陣,與《孫臏兵法》的『十陣』說法不同,方、圓、曲、直、銳被認為是李靖九軍陣法的五種陣形變化,將領需要根據實際地形來排兵佈陣。
有趣的是,依照宋人的理論,諸葛亮八陣圖、《唐李問對》中提到的李靖九軍陣法、六花陣有著或明或暗的傳承關系。
對陣圖極為熱衷的宋神宗認為,八陣圖起自黃帝,逐鹿之戰時他以此陣破蚩尤於巨鹿,諸葛亮造八陣圖於魚復平沙之上,隋朝韓擒虎學會此陣法後教給了自己的侄子李靖,改名為九軍陣法,後因為種種原因將九軍陣法改為七軍陣法,九軍陣如同九宮格,將領居中指揮,七軍陣的外形則如同六瓣梅花,六軍為外側花瓣,中間一軍則是將領。
《宋史·兵志九》:『七軍者圓陣也。
蓋陣以圓為體,方陣者內圓而外方,圓陣即內外俱圓矣。
故以方圓物驗之,則方以八包一,圓以六包一,此九軍六花陣大體也』
以上的說法出自宋神宗,這種比附至黃帝的傳說是否真實尚且不論,有一點倒是值得贊賞,宋代官家極其喜好陣圖,為削弱武將兵權,實現『將從中禦』,從宋太宗開始到宋徽宗結束,北宋諸帝通過臨戰授予大將陣圖的方式遙控軍隊。
趙光義這位登基過程耐人尋味的二代目暫且不論,就連癡迷道教,企望長生久視的宋真宗都不能免俗。
相比之下,宋神宗雖然同樣有這樣的黑歷史,但從其對於軍陣的了解來看,起碼在理論上,神宗比真宗、仁宗等人都要深入一些。
不過理論和實踐畢竟不是一回事,熙寧八年二月,神宗親到校場校試王震等人復現的七軍營陣,為確定其實用性,遣官兵二萬餘人,結果卻相當感人,『分數不齊,前後牴牾,難為施用』。
嘴強王者距離最強王者還是差了一些距離。
和圓陣類似,卻月陣或者說半月陣有時也會讓人望文生義。
中國古代卻月陣最著名的戰例當屬義熙十三年劉宋武帝劉裕以兩千精銳步兵大破北魏數萬騎兵。
此戰中,劉裕指揮軍隊搶渡黃河北岸後,在距離黃河不足百步處部下大陣,軍陣兩翼接河,河岸如同弓弦密佈戰船,而防禦戰車則呈弧形排佈。
在戰船、戰車的配合下,劉宋步兵撐住了北魏騎兵的沖擊,待敵方騎兵失去速度後以大錘錘鑿步槊殺敵,最後,失去戰鬥意志的北魏軍『一時奔潰,死者相積』。
▲卻月陣
由於這一戰的勝利著實驚世駭俗,半月陣也幾乎成為南北朝時期車陣克制騎兵的代表。
但有意思的是,從西晉咸寧五年《公元279年》到梁天監五年 《506年 》的二百多年時間裡,有史可查的戰車陣破騎兵的記錄多達18次。
除了劉裕的這一場勝利外,剩餘的17場中,有4場提到戰車結為函陣《方陣》,有4場則是『以車為方營』,無一次再提卻月陣。
有人認為,擺卻月陣需要戰車、戰車和勁卒,缺一不可,因此在此之後再無南朝軍隊以卻月陣對抗北方鐵騎,但考慮到各類文獻行文方式的差異,更有可能的原因是,利用戰車佈陣時,所謂的函陣、方陣抑或卻月陣,並非有著明顯的限定,在面對騎兵時,南朝軍隊最常見的陣型就是函陣或者說方陣,以戰車為障,抵消騎兵的沖擊力,並利用重弩、長槊進行反擊。
劉裕當時之所以讓軍隊『去水百馀步,為卻月陣,兩端抱河』,是因為在此之前北魏騎兵對劉宋軍隊輪番襲擾,為了驅趕和殺傷北魏騎兵,劉裕不得不搶灘登陸,利用重弩戰車占據一塊可以佈陣的灘塗。
唯一的優勢在於,利用背水的地利,劉宋軍隊只要確保正面以及兩翼與黃河相接部分的陣線穩定,就不容易崩盤,無需擔心敵方騎兵利用機動力繞後突襲。
但需要注意的是,『背水』並非完全是好事,所謂背水一戰的成功戰例上下五千年也隻有寥寥數例,反之,背水作戰一旦戰敗,就是全軍覆沒的下場。
於是,卻月陣完全可以視為方陣在特殊地形的變種,這也與古代軍陣講究的互變、分合等特性。
▲坎尼會戰中的半月陣型
當然,除了中國古代外,『半月陣』的記載也出現在西方歷史上。
赫赫有名的坎尼之戰中,迦太基人的部隊就展示了這一變化,隻不過,在這場大戰中並無用來抵抗騎兵沖擊的戰車。
按照波利比烏斯的說法,漢尼拔所率領的迦太基軍隊按照部落和兵種一字排開,兩端是騎兵,兩端再往中間是訓練有素的阿非利加步兵,最中間分別是伊比利亞和凱爾特步兵。
當迦太基的步兵線向前推進後,迦太基軍隊的中央部分《即伊比利亞和凱爾特步兵》縱深逐漸變淺,變成了半月形狀。
從以上描述來看,迦太基軍隊尤其是中央部分的軍隊似乎是主動變陣,來吸引羅馬人的攻勢,已達到之後的包圍目的。
《戰爭藝術史》的作者對於這種說法持反對意見,所謂的半月陣絕不可能是真正的圓弧狀,他認為,如果迦太基人的騎兵位於大陣兩端且所有兵種以方陣隊列依次排開,那麼騎兵不可能會率先接敵,而且阿非利加步兵也不可能像記載的那樣快速機動包圍對手兩翼。
▲坎尼會戰中伊比利亞-凱爾特步兵方陣中間突出兩側靠後,更外側
因此,他推測當時隻有中間的伊比利亞與凱爾特步兵方陣攤薄至與羅馬方陣等寬,同時,由於中部士兵的前進速度要高於兩側士兵,在行進過程中,方陣中部產生凸起《古代戰陣中,由於中央部分的士兵兩側均有同伴保護,往往會在前進中無意識的快過兩翼》。
而阿非利加步兵則保持縱列行進,以便在適當時機迅速包圍對手,因此在行軍時後部會拖拽一條遠比中央軍更長的縱深隊伍。
如此一來,以羅馬軍隊中央的視角觀察,整個迦太基軍隊就好像中途由一字長蛇變陣為半月一般。
▲影視劇中的楔形陣
雖然漢尼拔用半月陣破敵的記載讓人時常有出戲的感覺,但要論腦洞,歐洲人可比不上中國明清時期的小說家。
《李衛公問對》曾提到,由於『史官鮮克知兵,不能紀其《陣法》實跡焉』,這也給了人們發揮的空間。
《三國演義》開始,明清小說家在陣法上的描繪就愈發放飛自我了。
從命名來說,一數到十,有幾本小說就能編出多少個組合,比如《薛仁貴東征》從一字長蛇陣到九曜星官陣、十面埋伏陣就有數個不同版本,各種與動物有關的陣法更是信手拈來,像長蛇陣、金龍攪尾陣、火牛陣、萬蜂陣,簡直俯拾皆是。
至於與乾坤陰陽相關的陣法就更多了,如太極陣、 混元一氣陣、先天純陽陣等等等等,甚至只要拿出兩三個聽起來高大上的詞匯進行排列組合就能瞬間造出幾個大陣,而各類陣法的功效更是一個賽一個誇張,在一些稍微『寫實』一點的小說中,尚且能見到一些貼合實際的陣法,而到了《繡雲閣》這樣鬼神亂舞的異次元,倒轉陰陽都隻能算是灑灑水。
▲影視劇中的八卦陣,頗有宋代『平戎萬全陣』的味道
軍陣的目的是保持整齊的隊形,以集中強大的沖擊力和防禦力,因此,如何厚集兵力,整齊統一才是各種戰陣在殘酷的戰爭中脫穎而出的關鍵。
而由於陣法的使用需要訓練和研習,想要讓普通士兵得以發揮戰陣的威力,陣法的設計必須考慮操練和熟習的難度,因此,越是復雜多變的陣法越是難以統一一致,正因如此,像演繹小說中那種結合陰陽五行、乾坤八卦、神乎其神的所謂陣法,大家看了還是隻圖一樂為好。
參考文獻:
1、李兆成《論魏晉南北朝的車陣與諸葛亮八陣圖》
2、鄭立娟《<唐李問對>與宋代陣法建設》
3、王路平《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陣法及其影響》
4、周媛《明清章回小說中的陣法書寫》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披瀾讀史,任何媒體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
圓陣、半月,八卦、一字長蛇,這些軍陣陣法,歷史上真存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