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其成:《易經》並非一本算命書,而是一本改命的書。

一、 張其成是怎樣看懂《易經》的?

各行各業都難免有拼爹的事情發生,張其成看懂《易經》也如此。

在年少之時,身為第一屆國醫大師的父親就引導他讀《易經》。

開蒙之後的張其成在易學研究道路上,又承易學大家的教導,一路高歌猛進,成為別人口中的『國學大師』,自己戲稱『教國學的大學老師』。

瀏覽一下張其成的一部分名頭就可以了解他在易學方面的成就:張其成,北京大學哲學博士,北京中醫藥大學國學院院長,全國政協委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中國易學與科學委員會理事長,國際易學聯合會常務副會長,中央電視臺『文明之旅』主講嘉賓《『文明之旅』兩次《易經》講座視頻附上》,張其成國學基金發起人,『當代四大國學領軍人物』之一。

主編中國第一部《易學大辭典》,第一部《易經應用大百科》,第一部《易學文化叢書》。

獲國際易學聯合會最高學術著作『伯崑獎』。

新近再版的《張其成全解<周易>》正在熱賣,成為當當網上的暢銷書。

過去贊美一個大學者成就斐然,都說『著作等身』。

張其成有一個大書櫃專門放自己寫的書,如果全部摞起來,等於他兩個身長都不止,而且他個子也夠高,是個長身玉立的人呢。

《張其成講易經》精美實拍圖

支撐張其成這些華美名頭的學術思想體系可以概括為『一源三流』。

『一源三流』又可分解為八個字:『易為主幹,三教互補』。

為此,張其成自創了一幅對聯就是『易貫儒道禪、道統天地人』。

其中『儒道禪』這個『道』是道教;而『道統天地人』這個『道』是『易之道』。

『易道』不僅深深影響了儒家、道家和中國化佛家,而且影響到了中醫理論體系的形成。

所以,張其成最後把這幅對聯修改成『易貫儒道禪醫,道統天地人心』。

張其成是從一張太極圖看懂《易經》的。

鑒於太極圖是《易經》或者說是中華文化的最完美、最典型、最形象的表達方式,張其成對太極圖做了一個考證,寫了一本書叫做《易圖探秘》。

他認為這張小魚頭太極圖是唯一正確的太極圖。

因為最早的太極圖就是對伏羲八卦次序圖的形象描述,它的八條半徑就是對應八個卦: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兩個魚眼就是兩個卦。

太極圖分為白色和黑色,白色就是太陽,黑色就是月亮,所以日月為易。

太極圖還有兩個點,像兩個眼睛。

整張圖像是兩條魚兒,黑魚、白魚,黑魚當中有一隻白眼睛,白魚當中有一隻黑眼睛,這就說明一種陰陽精神。

因為《易經》是講日月,日月再說白了,就是陰陽,《易經》就是陰陽的哲學。

《周易》講『一陰之謂道』,意思是陰陽的變化。

這張圖的涵義張其成還用三句話來概括:宇宙周期變化的大規律;人類知變應變的大法則;人生為人謀事的大智慧。

儒家、道家、佛家都可以在這張圖裡找到各自的位置。

儒家是白的。

道家是黑的。

因為儒家崇尚陽,道家崇尚陰,但是這兩家中間不是截然分開、絕對對立的,他們是互相包容的。

佛家就是在外圍的那個圈。

因為佛家用一個字來概括就是『空』。

兩隻眼睛和S曲線代表什麼?

一個字『中』。

黑眼睛是陽中含陰,白眼睛是陰中含陽,S曲線處在中間。

三家都講『中』。

儒家是站在陽剛的立場上講中,叫中庸;道家是站在陰柔的立場上講中,叫中道。

佛家是站在空性的立場上來講中,叫中觀。

簡單總結一下,儒家講中庸,道家講中道,佛家講中觀,醫家講中和,所以我們的國家叫中國。

二、 張其成講《易經》為什麼能看懂?


張其成從太極圖一路勇往直前看懂《易經》的八卦六爻、六十四卦、陰陽五行以及河圖洛書。

他有大愛情懷,他用講說的方式把《易經》的深奧學問從學術象牙塔中釋放出來,惠及蕓蕓眾生。

從這個意義上說,張其成應該是古聖先賢派來的使者,穿越了幾千年的時光隧道來給我們講說《易經》。

張其成其人確實有許多不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本領,有人懷疑他是穿越人或者輪回人。

懷疑歸懷疑,這些有待進一步考證。

張其成經過了一千多場的《易經》演講之後,化《易經》的古奧難懂為通俗幽默。

《易經》中的『易』有三個意思,一是變易、二是不易、三是簡易。

變易是講變化的部分,不易講不變的部分,簡易就是簡單容易,張其成將《易經》簡易化處理方法正是結合了這三易,就是說《易經》的卦爻是變化的,但這變化中又有許多不變的規律,而這一切又能夠回歸簡易。

結果是,聽眾發現原來《易經》真的很容易,因為張其成通過你的耳朵,喚醒了你靈魂深處的簡單和純粹,大道從簡,就是這個意思。

《易經》中有六十四卦,每個卦都不同,模擬六十四種人生情境。

很多人看《易經》的六十四卦,隻看後面的吉兇結果,卻不看前面那些造成結果的描述語句,這根本就是一種錯誤的解讀方法。

因為《易經》的精華其實就是前面的那些描述語句,它闡述的是原因、是深邃的哲理和人生的道理,讓你明白有因必有果,做什麼樣的事,就會導致什麼樣的後果。

張其成的新書《張其成講易經》詳細透徹地解讀每一卦的內容,在一卦一爻中幫助讀者懂得知變應變的法則,掌握趨吉避兇的方法,獲得做人做事的啟示。

在張其成娓娓道來的講解中,讀者將學會把握『不易』的天道,學會『變易』的方法,最終回歸『簡易』的自在人生。

就拿乾卦來說吧,它用『龍』作比喻,從下往上六爻依次是:潛龍、見龍、惕龍、躍龍、飛龍、亢龍,這標志著事物發生、發展、高峰、衰落、重生的過程,這不正是我們一生的六個階段嗎?

『潛龍勿用』,就是說我們在年輕的時候要好好學習,要先完善自我,蓄勢待發;『見龍在田』,就是說接下來要德才兼修,廣結人脈,多個朋友多條路嘛;『終日惕惕,與時偕行』就是要我們在一天天朝成功邁進的過程中要謹言慎行,懂得反省,成功的方面,總結經驗;失敗的方面,汲取教訓。

或躍在淵』就是要我們在取得了一點成就的時候不要沾沾自喜,止步不前,要再接再厲;『飛龍在天』是在說如何抓住機會,取得成功;『亢龍有悔』,則是指導我們成功以後該怎麼辦。

這六爻,六個步驟總結成一句話,那就是『初多潛,二多譽,三多兇,四多懼,五多功,上多亢』。

不單單是乾卦,其實每一卦的六爻都是在講人生的六個階段我們該怎麼辦。

三、 讀懂《易經》有什麼用?


我們今天所經歷的事情,老祖宗早就經歷過了,古聖先賢把他們生存下來的經驗教訓、心得體會、具體實踐一一記述下來,經過歷史的大浪淘沙,祖祖輩輩留下的最大人生智慧就是《易經》這本書。

《易經》所討論的人類生存問題數千年來都是相同的,沒有改變。

《易經》並非一本算命書,而是一本改命的書。

命有什麼好算的呢?

反正你算來算去這一輩就隻有一個結果——死了!既然如此,我們更應該去關注生命的過程,使我們的生命活得有意義,能得到善終。

這就是張其成講《易經》的目的,他幫你清除了弄懂《易經》智慧的所有障礙,你懂了,就會換一種思維方式,你會活得更精彩。

《易經》的魅力不僅僅是算命,更重要的是改命。

孔子五十歲讀懂了《易經》而知天命,讀完張其成的講說,我們或許會早一點知天命、改人命。

比如說當一個人身陷困境,這個時候就是否卦,堵塞住了,就不通了。

而泰卦是陽氣在下,陽氣要上升,陰氣在上,陰氣要下降,這個中間怎麼樣呢,溝通了,交通了,所以『天地交而萬物通也,上下交而氣志同也』,交泰了,你就會否極泰來。

所以身陷困境的時候一定要這麼去想,要溝通。

《易經》記錄了這個天道規律,你卻一直無法參透它,幾千年來它就是一個刀槍不入、油鹽不進的神秘魔獸,享受著刁難眾生的邪惡樂趣,現在神勇的張其成出手拿下了它,他把這麼珍貴的天道規律送到你手邊,你按照這個規律來做,就可以趨吉避兇、趨利避害,知命改命。

你不趕緊讀讀,還在等什麼?

等別人都受惠於《易經》智慧,而你還兩手空空如也嗎?

《張其成講易經》張其成 著 2020年9月 天地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