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卦彖爻象釋義。

卦彖爻象

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變者也;吉兇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無咎者,善補過也。

這裡有四個東西,大家要注意:

一、卦辭 二、彖辭 三、爻辭 四、象辭

卦辭——我們前面已經講過,一個卦下面文字的解釋,就是卦辭。

彖辭——彖,念tāo,也人念tuàn。

彖就是斷語,對一件事情下的判斷與結論。

彖是古代一種動物。

在《易經》裡很多地方都以動物作代表,如龍啦、象啦、彖啦等等。

據說古代有一種動物,可以咬鐵,鐵到它嘴裡,牙齒一咬就斷啦!這種動物就叫做彖。

因此《易經》就借這種動物的功能與現象,作決定性判斷的結論代號。

彖辭是對卦象的斷語,具有不易的絕對性和肯定性的結論,所以就叫彖辭。

爻辭——每一卦有六爻,爻就是交,就是從交通的交變來的。

換句話說,爻就是兩個十字架,這個十字架代表地球磁場、太陽、月亮的經緯度。

地球的磁場有一點點偏,像地球一樣,西北偏東南。

所以這個十字架不是正的,是斜的。

因為我們中國個體字造字的時候,本身就是個圖案,爻字就是根據這種實質的現象而來的,表示了兩個十字架彼此交互的關系。

所以說,爻者,交也。

爻下面的文字就是爻辭。

象辭——象在古代是種身體和力氣都極為龐大的動物,在東南亞一帶如緬甸、泰國等地很多很多。

由於象的體積太大,很遠很遠就看得到,乃至老花眼的人也看得到。

所以《易經》便根據這種動物的現象——一種龐大的現象,對一卦作一個示意的說明。

象就是現象;象下面的文字,就是象辭。

現在我們繼續研究《易經·系辭》的本身。

彖辭是判斷什麼呢?

『言乎象者也』,一個現象出來了,就加以判斷。

譬如說有人生病了,要用醫藥。

他患的什麼病,醫生們根據醫學的觀念,就他病情的現象,來會診、判斷他的病情,再來用藥。

所以『彖者,言乎象者也』,一切的現象一出來,有智慧的人就加以判斷,這就是彖辭的意義。

『爻者,言乎變者也』爻辭是作什麼用呢?

卦裡邊的爻,一爻一爻,都互相關聯。

宇宙間的事物彼此也都有關聯,不停地在交互變化。

所以,『爻者方乎變者也』,是講宇宙多種事物交互變化的關系。

這就是爻辭。

以上這些,大家要記清楚,以後研究《易經》就方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