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現在很窮,注意以下三個細節,容易發財。

窮,有很多種。

有的人心窮,有的人命窮,有的人技窮,有的人懶窮……

不管怎麼樣,還是希望你做一個有志氣的窮人,哪怕做不成富豪,也應該努力過衣食無憂的生活。

有一位企業家說過:『人沒有天生的窮命和賤命,隻有你是用什麼樣的心態來磨練自己』

真的不必擔心,自己一窮到底。

只要一直在改變,哪怕每天都一小步,假以時日,也會走很遠。

受過的苦,本就是人生的福。

『樹高百尺,始於小苗』,如果你現在很窮,建議抓住以下三個細節,容易發財。

01

別人丟棄的,你主動接手,變廢為寶。

時間,悄然離去,根本就不讓你察覺。

財富,也是如此。

當你回頭尋找的時候,又把當下有的機遇,弄丟了,得不償失。

正確的做法,就是『不浪費一分一厘』。

對於窮人來說,要做大生意,肯定是行不通的。

但是做富人的身邊賺點什麼,完全可以做得到。

從社會上獲取養分,也行。

從古至今,人們為了城市垃圾而發愁。

尤其是唐朝時,長安城出現了『水皆咸鹵』的情況。

隨手丟棄的垃圾,不僅污染了山坡,還導致水源被破壞。

有一個叫裴明禮看到垃圾,如獲至寶。

他想了很多不花本錢,能賺大錢的方法。

比方說,買一塊瓦礫很多、價格很低的空地,然後在不遠處掛一個籃筐,讓無聊的人撿起瓦礫『遠投』,投中了,就可以拿到一些獎勵。

瓦礫不見了。

他種了青草,掛上牌子:『歡迎羊的到來』人們恨羊糞沒有地方丟棄,現在有了一個讓羊吃飽、隨意丟羊糞的地方,真的太高興了。

要不了多久,貧瘠的土地變得肥沃了,可以種果樹,可以高價賣掉。

裴明禮不僅靠垃圾發財了,還被朝廷看中,做了官。

當下也有很多的人,類似於『裴明禮』。

看過一個小哥,在大學校門口幫忙『拆快遞』。

不要一分錢手續費,只要把包裝回收就行。

忙碌了一天,小哥的收入,應該是不錯了,並且是『零成本』。

認真觀察,你一定會發現某些廢物,其實是可以變成金子的。

關鍵看,大家隨便丟了什麼,會讓你覺得可惜。

『可惜』,是因為還有價值,但是不知道如何發揮。

這就是你的門道所在。

02

讓別人犯困的,你主動援手,善有善報。

不管你多窮,搭把手的力量,應該是有的。

如果你的身體不太好,那麼你幫人說句話,應該行得通。

站在社會大家庭的角度想一想,你就會發現,任何人都會遇到困難,包括土豪。

『一文錢難倒英雄漢』的故事,就說明了趙匡胤這樣的大人物,也會有忘記帶錢的時候。

而一文錢一個的西瓜,讓他解渴了。

很小的事情,但是讓趙匡胤牢記在心。

作為窮人的你,起碼可以發現三個搭把手的機會。

其一,做人職場上的普通人,你可以幫助單位的貴客提重物,了解貴客的需求。

特別是第一上門的貴客,你給他一些引領,會留下好印象。

貴客在你的上司面前,幫忙舉薦,你的職場生涯,就大不一樣了。

上司遇到了難題,你可以主動思考,給出一個好的解題方法。

不花一分錢,就得到了提升的機會。

你要這樣想,反正是普通人,努力折騰一下,有機會上升。

大不了就是『打回原形』。

其二,沒有工作的人,走在大街上,可以發現需要幫助的人。

你的善意,可能被大家發現和宣傳。

很快你就會有工作的機遇。

誰都希望,找一個好人在身邊。

沖著這一點,你都能知道為什麼要行善了。

其三,想要創業、也沒有錢和技術的你,主動幫有頭腦的人做點事。

收入多少沒有關系,關鍵是磨礪自己,學習創業的方法。

你對別人的幫助,其實是一個學習的過程。

比方說,很多開修車店的人,都是從幫人修車、做免費徒弟開始的。

只要思想不犯困,精神不萎靡,根本不要擔心自己窮一輩子。

03

別人不重視的,你深入研究,小物大用。

周圍的人都很重視的東西,難免會『價格很高』,你買不起。

比方說,你想到了買賣房子賺錢的套路,但是你連首付的錢都沒有,還是算了吧。

陶朱公告訴我們,要『貴出賤取』。

如果用最少的錢,拿到好東西呢?

那就是尋找別人不重視的東西。

要知道,在別人眼裡,『如糞土』的東西,肯定不會索要高價。

我的老家,有很多人種紅薯。

但是大家隻取走紅薯根,不要紅薯苗。

有個商人見狀,用幾角錢一捆的價格,收走了紅薯苗,然後進行深加工,作為包裝飼料,賺得盆滿缽滿。

當一件物品,被大家重視起來了,你就放棄,然後去尋找另一件不被重視的物品。

如此折騰幾個回合,想要發財,就太難了吧。

04

很多人會告訴貧窮的人,要養成自律的習慣,要狠狠讀書,要擺脫舒適感……道理沒有錯,但是道理再多,還得靠自己去落實。

天大的餅,也是由一把一把的面粉做成的;金山銀山,也是從一個銅板開始的。

古人說:『天下難事,必做於易;天下大事,必做於細』

找到對自己有用的細節,認真推敲,積極行動,總有一個細節,能成就你。

發財的路上,帶著顯微鏡,連灰塵都可能是財富。

作者:佈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