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貨商給亡父遷墳,事後家破人亡,老僧:你不該占人陰宅。

陰宅,是墳穴的另一種說法,意為逝者居住之所。

關於陰宅的選地很有講究,古人認為,選擇好的陰宅下葬,能造福子孫後輩,受益無窮,可若是選錯了陰宅,怕是適得其反。

故事發生在清朝末年,廣陵以北有個小山村,村裡有個姓鄭的陰陽先生。

此人的本事不小,尤其是在挑選陰宅這方面,當時村裡誰家辦白事,都會請鄭先生出面,給他們挑選墳穴。

按照當時挑選墓地的習慣,很多時候不一定非要安葬在祖墳附近,因此經常能看到張三家的墳選到了李四家的地裡,這種情況也很常見。

鄭先生臨終前,給自己選好了陰宅,那地方剛好位於他們鄰居黃家的地頭。

鄭黃兩家乃是世交,這方面自然不用說,當即便同意把地給讓出來。

按照鄭先生的說法,此地不顯山不露水,甚至有些貧瘠,不算好地方,不過鄭先生一生經歷坎坷,吃過大苦,也積下不少陰德,反倒能鎮住此地,不影響後代。

加上此地僻靜,倒也符合他寡淡的性子,很適合他。

民間故事:貨商給亡父遷墳,事後家破人亡,老僧:你不該占人陰宅。

不久後,鄭先生便安然去世了。

其兒子鄭守生忙前忙後,鄰居家的黃大松也出來幫忙,又是挖墳,又是抬棺材的,這讓鄭守生很是感動。

此事過後,鄭守生不想繼續守著家裡的一畝三分地,便帶著南下打拼做生意去了。

鄭守生幹活認真,又能吃苦,加上運氣還算不錯,努力了幾年還真掙到了不少錢,日子也越過越好。

可當時的人總喜歡眼紅,看到鄭守生離開村子過得如此滋潤,便傳出了不少閑話。

有人認為,這一切都跟鄭先生的陰宅有關。

鄭先生畢竟是這方面的專家,難免會在死的時候藏一手,說不定他為了兒子一家,就是故意說黃大松家那塊地不好,這樣沒人願意搶,黃大松也能將其讓出來。

這說法其實沒啥根據,何況只要找個懂行的人看一眼,便知其中真假,結果黃大松卻聽信了此事。

黃大松是個貨商,這些年來東奔西走,累死累活也沒掙到幾個錢,他認為當年被鄭先生擺了一道,鄭守生把自家的福運都給搶走了,這讓他極為生氣。

這年清明,鄭守生帶著一家人回村祭拜父親,結果剛到墳頭就被黃大松給攔住了。

黃大松當即表示,這塊地他現在要收回去,讓其再找個地方,把鄭先生的遺體給遷走。

鄭守生一聽也不樂意了,這事當年兩家說的好好的,怎麼黃大松說翻臉就翻臉。

二人爭吵半天無果,鄭守生實在沒辦法,便打算出錢把這一小片地給買下來,也省的遷墳,驚動了父親。

可不管他出多少錢,黃大松都不樂意。

最終鄭守生實在沒辦法了,便同意把地讓出來。

幾日後,他請了另外一個陰陽先生,重新給父親選了個僻靜之地,將其遷走了。

黃大松見狀,心裡樂開了花,他第二天一早,便立刻將自己亡父的棺材挖出,將其遷入了鄭先生之前所在的陰宅。

就在他以為自己終於也能得到福運之際,意外卻接連發生。

先是黃大松的媳婦,趁著其外出工作之際,偷偷跟隔壁老王好上了,甚至還懷孕了。

當黃大松發現的時候,媳婦已經卷著家裡所有的錢,跟著老王私奔了,隻留下他跟女兒相依為命。

這還不算完,此事過後沒多久,黃大松的女兒找不到母親,便一人跑出了村子,結果失足掉進河裡淹死了。

接連的打擊讓黃大松悲痛不已,他哭著來到亡父墳前,不理解自己得到了這一福穴,為何還落了個家破人亡的下場。

就在這時,一個雲遊老僧路過此地,剛好聽到了黃大松的哭訴,並知曉了鄭黃兩家所發生生的事。

老僧無奈的嘆了口氣,隨即上前拍了拍黃大松的肩膀,輕聲道:『施主,此地貧瘠,根本不是什麼福地,你不該搶他人陰宅,還是快將令尊遷走,以免禍及自身啊!』

原來,當年鄭先生並沒有騙人,此地的確不是福地,反倒是個妨人的壞地方。

他一是認為此地僻靜,二是隻有他能鎮住此地,以防別人選中,害了後代子孫。

結果黃大松眼紅,聽信了流言,害了自己,真可謂自作自受。